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層層推進,先行的交通基礎設施將帶動我國中西部與亞洲多國鐵路、公路互聯互通,由此為我國水泥行業帶來新的需求空間。
據機構測算,亞太區域未來10年間的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50萬億人民幣,潛在空間巨大。保守估計,如果按每億元投資消耗1萬噸水泥計算,平均每年將帶動水泥消費5億噸,占去年我國水泥產量近20%,這對帶動我國水泥出口及加快國內企業海外建廠,轉移產能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去年,我國已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先期出資達千億美元,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和國家基建設施互聯互通工作。財政部在部署2015年財政工作中也重點提到,今年將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實施,推動優勢產業走出去。專家表示,“一帶一路”提出的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互聯互通等內容,將有利于國內水泥行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同時也幫助周邊欠發達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
此前,由于水泥產品存在較強的運輸半徑及國外建廠存在較大的政治、管理等風險,導致之前我國水泥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積極性不高。但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背景下,未來我國水泥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必將加快。目前,已有國內水泥龍頭企業如華新、海螺等率先到西亞和東南亞等地區進行建廠投資,并獲得了較好利潤。
從行業基本面看,水泥行業正在經歷向外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向內改善產能過剩、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的階段。據中國水泥協會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新增水泥熟料生產線54條,合計新增熟料產能7030萬噸,比2013年減少2400萬噸。
從企業看,2014年新增熟料產能居前三位的企業分別是海螺水泥、中國建材和云南昆鋼,合計占當年新增產能的43%,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其中東北、華南、華東的市場集中度較高,且有不斷提升趨勢。
對于2015年,根據機構測算,擬投產的熟料產能最大值約5490萬噸(僅為計劃投產量,實際情況預計將更少),較2014年將繼續減少1540萬噸,預計熟料產能增速為3%,增速將進一步下滑。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