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能源儲備,主要分為國家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戰略儲備是一種由政府控制的資源,只在戰爭或嚴重自然災害造成石油供給短缺時才會投放。而商業儲備則是指石油生產流通或相關企業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為承擔社會責任而必須保有的最低庫存量,用以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平抑價格劇烈波動。在國內石油供應因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出現緊張狀況時,國家可依法統一調度商業原油庫存。在滿足最低庫存標準的前提下,商業原油庫存企業則可以自主調配使用和輪換。
1973年中東戰爭期間,歐佩克國家對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于1974年成立了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必須存有一定的石油儲備,其認為的安全標準是庫存量應達到90天的消費量。
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加強原油加工企業商業原油庫存運行管理的指導意
.見》,我國將建最低商業原油庫存制度,所有以原油為原料生產各類石油產品的原油加工企業,均應儲存不低于15天設計日均加工量的原油。這既是鼓勵我國油企抓住機遇進行庫存運作,又有國家層面的戰略考量。
不過即便如此,我國石油戰略儲備仍然是低水平的。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2014年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戰略原油儲備能力達到1.41億桶。按我國2013年每天消耗石油139萬噸的規模靜態計算,我國戰略原油儲備只夠使用8.9天,商業原油儲備可用13.8天,全國原油儲備的靜態能力總共約為22.7天。這次要求企業增加商業儲備,我國原油儲備也只有30天左右,仍遠低于國際能源署設定的90天的安全標準。
專家認為,我國儲備基礎設施的建設還較為滯后,還應建立起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機制支持石油儲備,減輕企業儲備產生的成本負擔。
我國要建立起國家戰略儲備為主體、商業儲備為重要輔助的組合型石油儲備機制。在這個過程中,政府要掌握對國家儲備的控制權,但應該通過招標等方式將具體管理、維護交給企業,以此提高效率、降低儲備成本。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