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位徘徊已久的中國鋼鐵行業,2015年春節過后仍未迎來“開門紅”。
據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1日發布的指數報告,中國鋼鐵行業PMI指數(當PMI大于50時,說明經濟在發展;當PMI小于50時,說明經濟在衰退)2月份為45.1%,較上月回升2.1%個百分點,為近4個月以來的最高值,顯示鋼鐵鋼業整體形勢略有改善。但鋼鐵行業PMI指數已連續10個月處于50%的榮枯線以下,行業景氣度低迷的局面依然在延續。
上述報告還對主要分項指數作出分析,其中,2月份鋼鐵行業生產指數為41.5%,與上月持平,并連續6個月處于50%以下的收縮區間,顯示當前鋼企生產積極性仍舊不高。
而從和生產相關的采購活動來看,態勢相對比較活躍。2月份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這些都顯示鋼企對即將來臨的需求旺季表現出一定的預期。
然而,拋開這些紙上數據,現實中的鋼鐵企業并沒看到多少“光明”。
江蘇一家中大型民營鋼企的內部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今年的壓力肯定很大,鋼鐵行業形勢并沒有感覺好轉,企業現在資金壓力都很大”。該內部人士形容,中大型的民營鋼企到了“很難生存”的時候,“國家對國有鋼企一直處于保護狀態,他們一旦虧損就有補貼,我們民營企業說死就死了。另外,在環保方面,國家對小鋼廠懲罰力度又不夠大,我們這些中大型鋼廠反受牽連”。
2015年,對鋼鐵這些“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來說,新環保法顯然是一把難以躲避的利劍。鋼鐵企業為了達標,噸鋼的環保投資需增加13%,運營費用約增加200元/噸。上述內部人士表示,“我們中大型企業,環保力度還是比較大的,比較重視,但環保投入都是收不到效益的,是增加成本的,我們大鋼廠投入壓力很大”。
反觀小鋼廠,上述內部人士表示,“他們環保投入小、成本壓力小,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最后論價格我們競爭不過他們,不在一個競爭平臺上了”。
另外,受房地產等行業拖累,鋼鐵需求并沒有等來明顯的好轉跡象。業內研究人士對澎湃新聞表示,“整個需求并沒有預期那么好,沒有明顯改善,一些利好政策目前并沒有體現出實質性的幫助”。楊華承認,像“一路一帶”這樣的大戰略對化解產能有好處,但“時間相對比較長一些”。
與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發布的指數報告不同的是,楊華表示,據其團隊調查,2月份鋼鐵行業新訂單指數并沒有止跌反彈,而是下降的。主要因素為“春節前夕下游企業放假放得比較早,春節后開工開得比較晚。現在工地基本都沒有開工,大多鋼鐵貿易企業也還沒上班”。
鋼鐵行業的持續低迷,讓鋼鐵企業的轉型升級成為一條“必走之路”。前述企業內部人士表示,“現在大的環境就是轉型升級”。據其透露,“公司將加大特鋼產品的投入力度,今年將圍繞特鋼和寶鋼集團展開合作”。在其眼里,沙鋼的轉型升級步伐已經邁得很大,“其中一點,他們有可能看好板材”。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