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得意之作,滄州運河區小金莊的張剛和張杰兩兄弟,其得意之作就是潤滑劑。
潤滑劑不是什么新鮮東西,但這兄弟倆做得卻并不簡單。承擔哥倆產品創新技術測試的天津專業人士說:“這一領域一直都被國外壟斷,現在我們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技術。”
“這種潤滑劑主要用于金屬及其合金的切削、研磨、沖壓、軋制和拉拔等加工中。”張剛說,國內之前也有類似產品,但顏色深、氣味重,做出來的工件拉毛拉傷、光潔度低,加工時產生的煙霧還刺激員工的皮膚。因此,進口潤滑劑在國內很有市場。
白手起家創辦企業的張剛、張杰從中看到了機遇。2003年,兄弟倆走上了研制這一高端潤滑劑的道路。
起初沒有任何頭緒和線索,他們就去圖書館查閱文獻,看到有用的內容就抄下來,有時就干脆買下整本工具書,回去再細細學習。這期間,他們去天津的次數最多,幾乎每月一趟,有時也去上海,半夜乘火車買不上坐票,一站就是十六七個小時。“心中有夢想,再苦再累也值得。”回憶往昔歲月,張剛感慨頗多。
回到家,兄弟倆就鉆進實驗室。雖然各種化學成分對身體健康構成了威脅,但他們依然樂此不疲。
2006年夏天,天津專業人士的技術測試表明,他們成功研制出了高端專業潤滑劑,并且顏色淺、無氣味。張剛說,三年來,他們投資近三百萬元,進行了四五百次試驗。“得知成功的那天晚上,我們都喝醉了。”欣喜的感覺一直縈繞在兄弟二人的心頭。
然而,好事多磨。把實驗室的結果拿到車間進行生產,卻發現一些指標達不到。找不到問題所在,氣得哥兒倆想哭,把實驗室的器皿都推到了地上。冷靜下來,他們對實驗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發現原料在車間的反映時間、溫度等要素和實驗室相比都有差距。又經過一年多的調整試驗,產品終于批量生產了。
“添加5%的產品,就能提高10倍的潤滑效果。”一位上海客商說,這一產品的上市使國外同類產品價格下降了30%。
創新成果讓兄弟倆感受到了一種成就感。2008年上海潤滑油展期間,他們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噸訂單。來自潤滑劑生產大國德國的一位客商,看到中國這款產品時驚訝不已。“那個表情令人喜悅。”張剛開心地說。緊接著,他們將業務擴展到了華東、華南、華中等沿海發達地區,并于2010年創建了年產能力5000噸的子公司。
雖然企業銷售額連續三年每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長,每年新增客戶150多個,但兄弟倆并沒有滿足現狀。“創新永無止境。”他們正致力于研發和完善對人體傷害更小、效能更優的后續產品。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