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斯圖加特報道-亞太地區是全球潤滑油需求最大的地區,但是其他地區的潤滑油生產商若要進入此地區則面臨諸多挑戰,德國福斯油品集團的一位執行官在上周于德國舉行的行業會議上表示。
由于監管障礙與地區差異變得更加明顯,形成全球性同質潤滑油市場這一夢想正愈加難以實現,德國福斯油品集團執行委員會成員 Lutz Lindemann 在上周三的 UNITI 礦物油技術大會上表示。
根據福斯集團估算,2014 年全球潤滑油需求量為 3,540 萬噸(這一數據尚不包括船用潤滑油),其中亞太地區占據 42%。Lutz Lindemann 補充說,目前中國是最大的國家/地區市場,過去七年間需求量增幅為 50%,去年的潤滑油需求接近 7 百萬噸。
Lindemann 指出這種增長主要是由于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自 2007 年以來,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 75%,鋼材生產、汽車制造與化工生產均發展迅速。與此相反,過去三年間全球小型客車生產停滯不前,鋼材生產發展有了顯著下降,潤滑油生產發展也出現了衰退。
福斯集團總部位于德國曼海姆,是全球最大的獨立潤滑油供應商。該集團的研究表明 2014 年印度消耗了約 150 萬噸潤滑油,雖遠低于中國的消耗量但仍成為全球第三大潤滑油市場,美國的消耗量約為 600 萬噸,僅次于中國。Lindemann 指出印度的宏觀經濟趨勢與中國極為相似:自 2007 年以來 GDP 增幅超過 50%;鋼材、汽車和化工產品的產量同樣增長迅速。
Lindemann 表示,盡管印度的潤滑油市場很龐大,中國仍是亞洲乃至全球潤滑油需求量的主要推動力。考慮到宏觀經濟趨勢,有些人可能會對中國目前的潤滑油市場沒有更迅速地發展感到訝異。Lindemann 提到了 2007 年至 2014 年間中國汽車制造的飛速發展并將其與增長相對平緩的潤滑油需求量進行了比較。
“潤滑油需求與汽車生產之間似乎應存在一種相互關系,”他說道。事實上,由于市場轉向更耐用的高質量產品,潤滑油需求量已出現下降。
Lindemann 表示,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安全法規格局為全球潤滑油公司及其供應商帶來了挑戰,并以聯合國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 (GHS) 的實施為例進行了說明。他指出,應對亞太地區的各種變化極其困難,主要原因在于各個國家/地區的監管各不相同。
“每個國家/地區可自行決定實施何種 GHS,并且還可以增加本地要求,”Lindemann 說道。“每個國家/地區的危險物品種類數目均不相同,造成格局不相連貫。例如,某種未被歐盟列為危險品的產品可能被日本列為危險品。”此外,產品標簽必須符合國家/地區要求并以本土語言表示。
在中國和日本等國家/地區,由于一些化學品安全測試尚未獲得全球廣泛認可,因此必須在國家級實驗室進行測試。由于進口商品的檢查機構通常是海關,因此供應商應在發貨前核查目的地國家/地區的法律要求。
僅僅是緊跟監管變化就很困難。Lindemann 表示,由于可持續性和毒物標準的發展變化迅速,因此如果產品不能緊跟變化或將進口滯后計入其時間窗口,那么研發部門有時會被迫讓產品重回初始階段。
“現在分散研發部門的努力方向愈加重要,以便可以應對不同地區的技術需求和本地要求,尤其要特別關注添加劑技術,”他補充道。最終可能會需要有額外的地方級實驗室,而這將增加成本。“不斷變化的監管市場使全球市場與全球產品的想法更加難以實現。
“總而言之,不斷變化的監管環境導致產品發展出現了非常重大的改變,”Lindemann 總結道。“雖然并非人人都清楚這一點,但是研發領域對額外推動力的需求的確將大大增加產品成本。”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