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鐵礦石資源稅征收比例將減按規定稅額的40%征收。鐵礦石資源稅為何下調?下調會給礦山企業帶來哪些影響?價格和行情均陷低谷的中國鐵礦石市場將走向何方?
不少礦企因虧損而關停
下調鐵礦石資源稅,針對的是當前國內礦山企業低迷的生存狀態。去年四季度以來,已有不少礦山企業因不堪虧損而加速關停。其中,價格是最大原因。
過去十多年間,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鋼鐵產量連攀新高,極大刺激了鐵礦石需求,也推高了國際市場的鐵礦石價格,最高時接近200美元/噸。“黃金十年”過后,鋼鐵產能嚴重過剩,鐵礦石需求回落;另一方面,前些年暴利催生的新生產線在巨大的資金壓力之下,也不得不維持運轉,鐵礦石供應持續放量。
供求關系逆轉,加上預期悲觀,全球鐵礦石價格進入2014年之后持續下跌。去年,我國全年平均進口鐵礦價格為100.6美元/噸,比2013年降幅達21.9%。到今年3月份,進口均價已降至67.03美元/噸,連續15個月下滑。4月10日,更是跌至最低點,為46.84美元/噸。
國際上,價格一路走低;反觀國內,成本居高不下。雖然我國鐵礦石儲量居世界第四,但礦石含鐵品位平均只有31.3%,貧礦石占全部查明資源儲量的98%,絕大部分鐵礦石須經選礦富集后才能使用。
低價之下,國外礦企憑借優質資源、更低成本仍可保持相當利潤空間,而國內礦企則舉步維艱。“國內有礦山的鋼鐵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甚至成為經營發展的負擔。”中國鋼鐵協會常務副會長朱繼民說。
可降低成本, 但影響有限
目前,我國鐵礦山企業每年要繳納25項稅費,綜合稅費負擔率在20%—30%之間。
根據之前的政策,根據不同等級,鐵礦山資源稅征收標準為每噸原礦14—24元,暫按80%征收,即每噸原礦征收資源稅11.2—19.2元;若按選礦比3.3∶1測算,每噸精礦的資源稅處于33.9—63.36元/噸之間。如此算來,5月1日之后,資源稅減按40%征收,鐵礦石企業的稅負將下降16.95—31.68元/噸精礦。按照4月15日的鐵礦石價格,國產鐵礦石62%品位干基鐵精礦的含稅價為546.79元/噸,下調幅度大約占鐵礦石價格的3.1%—5.8%。
“降低稅負對礦山企業是利好消息。”但是,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也表示,在目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資源稅的調整對企業成本影響有限,企業很難依此走出困境。
李新創認為,為促進鐵礦行業發展,應進一步加大對礦山行業的政策支持,比如可以將鐵礦石資源稅的“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即以產品銷售收入為計稅依據,將稅收與資源市場價格直接掛鉤。
“走出困境,一方面需要國家調整財稅政策,也需要礦山企業眼睛向內,提質增效。”朱繼民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不少國內礦山已經開始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調整工藝流程和礦石品位結構、壓減不合理支出等措施來降低成本。
受制于人局面待破解
在成本高企、價格低廉的情況下,即便是擁有下屬礦山的鋼鐵企業,也更傾向于購買進口鐵礦石。這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數字: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進口鐵礦石占到國際鐵礦石貿易份額的六成以上;2014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78.5%。業內人士分析稱,若鐵礦價格繼續走低,對外依存度還可能高過80%。
“如果我國保持住4億噸左右的精礦年產量,對外依存度可保持大體平衡,至少不會失去對國際壟斷礦山企業的話語權。如果依存度繼續上升,形勢可能發生根本轉變。”朱繼民說。
“日本、韓國的鋼鐵企業一直都是100%靠進口鐵礦石。”李新創認為,對依存度要重視但不要擔驚受怕,“目前中國每年消費全球約60%的鐵礦石,別人還怕你不買他們的呢!”在李新創看來,比依存度更值得重視的,是我國鋼鐵企業掌握的海外資源量和權益礦量規模過小。
2006年—2014年,中國各類企業海外鐵礦權益投資累計超過250億美元,中方涉礦項目探明和控制儲量約為980億噸。即便如此,2014年我國海外權益礦的產量也僅為7300萬噸左右,只占全年進口量的8%,且權益礦中多為貧礦,配套設施薄弱,開發難度大。相較之下,日本的海外權益進口鐵礦約7400萬噸,占其全年進口鐵礦量50%—60%。
對此,李新創建議,一方面要支持企業境外掌控開發資源,使得海外鐵礦權益礦占我國進口礦的比例達到50%以上;另一方面可考慮支持企業在境外建設鋼廠,緩解國內鋼鐵產能過剩的壓力。
破解鐵礦石“受制于人”局面,另一個思路是減少對鐵礦石的過度依賴。鋼鐵生產主要有兩種流程,一是以鐵礦石為原料的高爐、轉爐流程,即長流程,二是以廢鋼為原料的電爐流程,即短流程。若以電爐鋼來替代高爐鋼,則可減少對鐵礦石的需求量。隨著我國鋼積蓄量增加,以及機械、汽車、建筑和家電等行業報廢期的來臨,廢鋼回收量將大幅提高。預計到2025年,我國廢鋼回收量將新增約1.5億噸,可替代鐵礦石成品礦2.4億噸。
李新創認為,未來電爐鋼會在中國得以快速增長。為此,企業要提前做好應對措施。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