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5年4月份我國貿易出口總額1.08萬億元,同比下降6.2%,降幅較3月份收窄8.4個百分點,進口總額8739億元,同比下降16.1%,貿易順差2102.1億元,擴大85.2%。其中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約198.76億美元,同比減少16.33%,環比增加58.19%,1-4月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796.57億美元,同比減少2.72%。與紡織品服裝出口連續下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棉紗進口量,2015年1-3月我國累計進口棉紗59.06萬噸,同比增長15.26%,累計進口棉布13662.86萬米,同比減少15.07%,由此可見進口棉紗的大幅增長對整個棉紡織產業鏈的影響之大。
據相關部門統計,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我國棉花、棉紗進口量分別為101萬噸、131萬噸,而2012/13年度與2013/14年度同期棉花進口量分別為274萬噸、188萬噸,棉紗進口量分別為106萬噸、124萬噸,本年度的棉紗進口量在近幾年內首次超過棉花進口量。對于低檔、低支紗的進口量持續大幅增長,筆者認為政府有關部門應意識威脅和風險,盡快出臺措施,限制、調控外紗的進口,否則受到沉重打擊的不僅是中小棉紡織企業、中間商,更對棉農植棉積極性、穩定棉花種植面積的危害很大。
一、從棉花原料的角度來看,不限制低檔外紗大量涌入同不重啟國儲棉拋儲競賣起到的作用一致,都是加速中小紡紗廠、織布廠停產乃到倒閉。近日關于國家計劃拋儲的傳言再次喧囂塵上,筆者認為在國內棉花現貨價格漲不上去、棉價不出現大幅波動的前提下,拋儲的日期肯定要向后順延;另外,如果不用提高關稅、設置棉紗進口配額等措施限制外紗進口,國儲棉競賣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國內織布廠、服裝廠都去采購“質優價廉”的印巴、越南、印尼等產地棉紗,大量拋出低品級、低品質的國儲棉有棉紡織接盤么?除非大幅下調競拍底價,否則國產紗在價格上沒有任何優勢。
二、中國棉紡織企業產業升級、產品結構調整的空間實際很有限,紗棉市場不能再走棉花的老路。從調查來看,不論廣東、浙江、福建等政府部門提出的“騰籠換鳥”,還是山東、江蘇、河南等紡織企業的“出海、西進”,歸根結底都是為了降低人工和產銷成本,降低土地、稅收壓力,產品從32、40為主向50S、60S高配或精梳紗調整;由全棉紗向混紡、差別化纖維、新型纖維調整(如竹纖維紗、天絲、莫旦爾等);新上緊密紡、渦輪紡、賽絡紡等設備,提高棉紗支數,提高紗線質量。考慮到中國1.2億紗錠,產能嚴重過剩,而高支紗、新產品市場的需求市場容量有限,增長動力不足,不可能都去搶一個“蛋糕”,因此中小紡企仍需要生產低支、低端產品,解決人員就業和織布廠、服裝廠需求;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小企業的數量占90%左右。
三、由于新疆、內地棉區實現高品質機采棉的困難客觀存在,而且從棉種的研發、生產來看,3-5年內中國棉花品質在“三絲”“一致性”及其它指標上趕上并超過美國、澳大利亞有些難度,紡60S以上高支紗遇到瓶頸,如不限制棉紗進口,國產棉價格就將被國外紗廠、出口商摁在西非棉、中亞棉甚至印度棉同一水平(新疆手采棉除外)。不利于2016年及以后棉花種植,對農民的信心也是個沖擊,何談棉花定價權和面積穩定?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