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不畏困境與阻力,依然堅定推進國內的優質產能走向海外,并逐漸取得成效。有業內人士日前透露,中國正計劃向巴西轉移鋼鐵產能1000萬噸,其中一期規模300萬噸,國內數家擁有先進產能設備的大型鋼鐵企業將形成聯盟體,抱團出海,此舉將加速壓減國內嚴重過剩的鋼鐵產能。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去年訪問巴西等拉美四國時,既已將“國際產能合作”定為訪問主題之一。國務院此前也正式發布了《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將鋼鐵列為12大重點“出海”行業的第一位,其中明確提出,“結合國內鋼鐵行業結構調整,以成套設備出口、投資、收購、承包工程等方式,在資源條件好、配套能力強、市場潛力大的重點國家建設煉鐵、煉鋼、鋼材等鋼鐵生產基地,帶動鋼鐵裝備對外輸出”。這也是首次以國務院文件的形式推進國際產能合作。
去年,鋼鐵出口水平逆勢而上。2015年上半年,中國累計凈出口鋼材折合粗鋼4766萬噸,同比增加1279萬噸。與此同時,東南亞國家、印度、非洲十國等地區對鋼材需求的增長也在刺激中國鋼材出口。向海外轉移產能,不僅推動了鋼鐵國際產能合作,還利于化解國內相對過剩的優質產能,提升中國制造的形象及國際影響力。
不過,在轉移產能過程中,這一領域可能會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浙江外國語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唐俊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挑戰可能來源于政策與制度方面,如巴西在鋼鐵產業方面的政策限制,企業設立本土化的規定,以及用工、工會方面的政策等,企業適應當地需要一定過程;其次,巴西當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與我國存在一定差異,語言和文化方面也存在挑戰,因此,應當思考如何融入當地的文化;此外,環境保護方面也會帶來挑戰,包括設廠時的環境評估,生產過程中的環境保護等;最后,可能存在資金和運營方面的挑戰,即是否擁有足夠的資金以順利維持生產經營,如何進行成本控制,以及如何拓寬鋼材等產品的市場銷售渠道等。”
據報道,盡管巴西當地鋼廠表現出“不樂意”,但是巴西政府看中中國上述千萬噸鋼鐵產能轉移項目對當地稅收和就業的拉動,已表示將在馬拉里昂州免費提供20平方公里土地的實質性支持,目前正在推進相關法律程序。
為了更好地迎接挑戰,唐俊認為,首先,企業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前期開拓,特別是要了解巴西的相關政策,不可盲目沖動;其次,要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或跨文化交流、語言等方面的培訓;另外,要積極開拓銷售渠道,遵守巴西當地的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
此外,唐俊還指出,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不能過于依賴政府的幫助和扶持。政府的幫助主要體現在與巴西政府間的溝通協調,盡可能為企業創造便利、公平的準入條件,幫助維護企業在巴西的正當、合法權益。中拉合作基金與中拉產能合作投資基金主要也是以市場化的方式為企業進入產能合作領域提供支持。
目前,多數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鋼鐵業的全球化時機已經成熟。寶鋼集團總經理陳德榮稱,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推進以及本土市場的飽和倒逼中國鋼鐵企業對外投資,中國鋼鐵資本將進入凈流出時代。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