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周在新加坡舉行的一次會議上有一位分析家稱,中國潤滑油和基礎油的總體消費增長速度因為中國的工業衰退而放緩,但 API 第二類和第三類油品市場在不斷增強。
第 10 屆 ICIS 亞洲基礎油和潤滑油會議上,Feedco S.A. 的分析家 Kim Lu 表示,2015 年中國潤滑油市場出現了自 2006 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與上一年相比,市場收縮了約 2.4%,減至約 880 萬噸(相當于全球潤滑油市場的 22%)。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該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 6.9%。該市場增長率在 2007 年達到 14.2%,之后逐年放緩
但是 Lu 表示,潤滑油需求的下降主要源自于中國工業領域的低迷。“負增長的主要原因是鋼材和地產建筑行業的低迷。”
中國的基礎油消費量也受到了影響,2015 年相比于上一年的 750 萬噸減少了 8.1%。但是,第三類基礎油成為了亮點,在 2015 年實現了正增長。據 Lu 預測,隨著中國實行更嚴格的排放和燃油經濟性標準以及較高品質的潤滑油用量增加,調和油生產商會逐漸將第一類基礎油升級為第二類和第三類。
Lu 認為,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仍處于很低水平,因此還有更多增長空間。2015 年,中國 13.6 億人口擁有 1.7 億輛小型客車,相比之下,美國 3.2 億人口擁有 3.7 億輛。
她表示,中國的基礎油煉油廠在 2015 年的產量約為 700 萬噸,這其中不包括第三類油品,因為國內沒有生產此類油品。
目前中國的基礎油產品幾乎都是第二類 (51%) 和第一類 (49%)。中國是第三類基礎油的凈進口國。中國的基礎油消費主要包括第二類 (35%)、第一類 (28%) 和第三類 (6%)。環烷基油和不合規格的基礎油分別占 11% 和 20%。
Lu 指出,中國的煉油企業還表現出了建造或升級第二類基礎油工廠的趨勢。這其中包括:中國石化茂名分公司年產量 25 萬噸的新工廠,按照計劃將于 2016 年上半年開工;中國燃氣電力集團(臺州)年產量 40 萬噸的新工廠將于 6 月開工;海南漢地陽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工廠將進行擴建,2017 年運轉后的第二類基礎油年產量將達到 100 萬噸;大連恒力石化的新工廠將于 2018 年底開工,第二類基礎油年產量為 68.3 萬噸。
Lu 表示,有些公司(如中國石油)會升級第一類基礎油工廠,使其也能生產第二類基礎油,但項目完工日期仍待定。
中國的第三類油品市場在 2015 年增長了 6.8%,達到 46.1 萬噸。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海關的數據,來自 SK Lubricants 的第三類基礎油進口量最大(接近 20 萬噸),隨后依次是 S-Oil、Shell GTL、Neste Oil、馬石油和 GS Caltex。
“中國的第三類基礎油市場參與者要少于第一類、第二類和其他類別,這意味著分銷商擁有控制完善的銷售渠道和更高的利潤。”Lu 說。
“我預計第三類油品在未來會呈上升勢頭。”她補充說,指出在排放標準和燃油經濟性更趨嚴格的情況下,消費者將需求更高質量的潤滑油。
她解釋說,中國對第三類油品的需求主要來自于較低粘度等級汽車潤滑油(如 10W-40)的生產,只有小部分需求來自于工業潤滑油,而此類潤滑油據她說主要是用第一類、第二類以及不合規格的基礎油來調配的。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和海關部門的數據,第三類基礎油市場份額可分為 4 cSt (57%)、6 cSt (22%) 和 8 cSt (21%)。
“華東是第三類基礎油的最大市場,其中 68% 的需求是 4 cSt,”Lu 說,“這里聚集了很多中型和大型潤滑油工廠,分布在江陰、太倉、無錫等地,而且在南通、江陰和太倉還有大型卸貨港。”
她補充說,華北有大型生產中心,是第三類油品消費量第二高的地區,其中 6 cSt 和 4 cSt 的需求分別占 49% 和 45%。華南的消費量中以 4 cSt 基礎油為主導,份額達到了 77%。
Feedco 的總部在瑞士日內瓦,是一家獨立私營石油貿易公司。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