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長絲織造產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發布,“指導意見”指出“十三五”期間長絲產業發展將以差異化、功能化、健康化、時尚化為產品開發主方向,堅持把質量效益、品牌建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兩化融合與智能制造有機結合,充分挖掘內需市場潛力、努力拓展國際市場空間,繼續保持長絲織造產業在紡織面料中的競爭優勢。
總體來說,《長絲織造產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可以概括為6 大目標、8 大任務和3個發展項目。
長絲產業“十三五”發展目標
規模發展
到2020年,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產量規模達到510 億米,年均增長3.33%;年均產品利潤率5.4% ;企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產成品庫存明顯減少。
到2020年,我國化纖長絲織物出口數量將達到140 億米,年均增長3.85%,逐步縮短與國際市場同類進口產品的價格差,增加產品附加值,提升長絲織物產品的國際市場價值。
產品結構
到2020年,規模以上長絲織造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5% 以上,新產品產值率由30%提高到40%,高檔次、高附加值產品比重由20%提高到30%。
技術裝備
到2020年,實現非噴水新型織機應用率占比20%。逐步提高電子卷取、電子送經、任意選色、高速穩定、具有智能控制、自動監測、可實現信息化管理等自動化程度高、節能節水低耗的新型噴水織機的應用水平,淘汰低檔次簡易噴水織機。提高絲織物CAD 技術在多重結構、多層復雜組織、高度仿真織物等產品研發設計中的應用水平,推動織造向程序化、自動化、低成本制造技術方向發展。
大力推廣使用新型全自動穿經設備,到2020 年應用普及率增加至10%,實現在超細旦纖維、多種纖維復合、色織等領域的開發和應用。新型漿絲機、分條整經機和并捻機的普及率提高到15%,降低能源消耗、適應超細旦纖維產品的生產,淘汰落后的整、漿、并設備。超過50 家企業采用自動織造輔助設備,如自動上軸設備、自動落布設備等,降低勞動強度和用工成本,提高上機效率。
標準建設
全面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力爭將“化纖長絲機織物產品分類標準”、“噴水織機廢水排放標準”、“化纖長絲織造節水型企業”等長絲織造行業“十三五”重點標準研制項目列入國家標準制訂項目。到2020 年,行業中擁有一批特色產品的企業標準,嘗試性制訂化纖長絲織物CNTAC 團體標準6 項、新增行業標準15 項、國家標準3 項。
品牌培育
在品牌建設方面,要努力樹立至少2~3 家自主創新品牌;推薦4 家優秀企業作為工信部自主品牌跟蹤培育重點企業;組織評選出20 個企業獲中國長絲織造行業“最具市場影響力品牌”;培育30~40 個精品生產基地企業,力爭培育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絲面料品牌。
可持續發展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工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等節能減排目標滿足國家相關部門提出的約束性指標要求。
大力推廣已成熟的噴水織機中水回用技術,采用中水回用的產能要達到90% 以上。在長絲織造產能基本穩定或稍有增加的情況下,全行業生產污水排放量下降10%,新鮮水取水量下降15%。
爭取1~2家企業成為中國紡織生態文明示范企業,紡織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示范企業由目前的2 家增加到5 家。
主要任務
“十三五”期間,要加快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步伐,加大節能減排的推廣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強自主品牌建設,努力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優化產業布局
按照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要求,以市場為導向,科技進步為動力,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大長絲織造產業。以江蘇、浙江和福建為產業基地,著力發展產業中高端產品,提高行業的服務質量和營銷水平,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并根據化纖產業布局,適當向中西部發展。
以產業鏈為紐帶,以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為主要載體,引導產業集聚發展。鼓勵沿海地區積極承接利用進口資源和技術的重大項目,發展中高端產品,提高企業的服務水平。
建設一批區域產業合作典型集群和示范園區,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在主體功能區戰略框架下,綜合考慮能源資源、環境容量、市場空間等因素,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優化行業生產力布局,形成行業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促進長絲織造產業健康發展。
調整產品結構,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針對當前結構性產能過剩的現象,長絲織造行業的首要任務是加強產品研發與創新引導,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壓縮低檔普通等滯銷產品的生產能力,大力開發差異化、功能化、高仿真類、絲質細密化、提花類、交織類、色織類新產品,穩定提高防寒服裝面料和家用紡織品面料,加大戶外用品面料、運動服飾面料、產業用面料、職業裝面料的開發。緊跟時尚潮流,不斷提升產品檔次,提高產品附加值,進一步拓展家紡用和產業用長絲織物的發展空間,積極開拓長絲織物應用新領域,努力化解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
推進產業技術進步
●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號召
加快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不斷提高制造業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綠色低碳能源使用比例,推行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生產方式,大幅度降低我國長絲織造產業的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
積極推進行業內各項生產環節的自動化水平。改變噴水織機自動化相對落后的現狀,提高智能水平,將智能制造轉化為智能織造,實現行業裝備水平的整體提升和跨越式發展。
擴大噴氣織機、劍桿織機的使用范圍,通過寬幅、大提花、多色混緯等長絲織物的開發,提高面料附加值,抵消由于采用噴氣織機、劍桿織機增加的用電成本。
●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鼓勵企業利用互聯網采集并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開展基于個性化產品的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創新。另外,通過互聯網與產業鏈各環節相連接,促進生產、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系統全面互聯,推行設計研發和網絡化制造等新模式。有實力的互聯網企業可構建網絡化協同制造公共服務平臺,面向細分行業提供云制造服務,促進創新資源、生產能力、市場需求的集聚與對接,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能力,加快全社會多元化制造資源的有效協同,提高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
培育自主品牌
通過行業活動引導品牌建設,依托產品創新打造品牌影響力,利用品牌優勢提升品牌價值。
加快標準制訂步伐,提升行業標準整體水平。繼續完善化纖長絲織物標準體系,積極融入新組建的中紡聯(CNTAC)團體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力爭盡快成立“化纖長絲織物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在“十三五”期間,每年根據行業實際情況,積極申報標準項目,優先解決行業急需的標準。針對本行業新產品較多的突出特點,對一些急需制訂行業標準的新產品及時列入CNTAC 團體標準制訂計劃項目,嘗試性開展團體標準項目的制訂;力求做到新立項標準的制訂周期控制在2 年以內,現有老標準的標齡控制在5 年以內,穩步推進行業標準化工作,做到行業內主要產品的企業標準、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的全覆蓋,基本解決標準缺失和技術滯后等問題,提升行業標準的整體水平。
倡導綠色環保生產,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加大推廣“噴水織機廢水回用技術”、“噴氣織機空壓系統能源優化”、“車間照明LED 節能日光燈”和“智能信息化管控系統”等一系列節能減排新技術的力度。大力宣貫《化纖長絲織造取水定額》國家標準,有效控制企業取水量,減少水資源的浪費。爭取制訂“噴水織機廢水排放標準”、“化纖長絲織造節水型企業”標準、“化纖長絲織物能源消耗定額”標準,為促進行業節能減排作好鋪墊。有針對性地推廣長興縣夾浦鎮噴水織造企業污由政府出資建立統一的噴水織機生產廢水處理與中水回用系統,徹底解決中小型噴水織造企業污水亂排亂放的問題。
組織技能競賽,注重人才培養。做好《化纖長絲織造操作技術指南》的出版發行,組織全行業的技術崗位培訓和技能競賽,在注重對高級人才的培養時更應該重視一線技術工人的培養,提倡對相關技術人員的定向培養。在提高自動化程度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員工的人文關懷與職業培養,在企業生產發展的同時注重企業文化的建設。
加強國際交流。強化與韓國、日本、臺灣地區以及近年來在印度等快速發展的化纖長絲織造業的信息技術設備交流;組織國際服裝家紡等采購商與國內化纖造企業的面料對接活動。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