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電增速放緩、電力產能過剩大背景下,煤電去產能迫在眉睫。為此,國家能源局叫停了15項煤電項目、總裝機1240萬千瓦。
澎湃新聞9月24日從國家能源局獲悉,近日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取消一批不具備核準建設條件煤電項目的通知》(下稱通知),取消吉林、山西、山東、陜西、四川、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省(自治區)15項、1240萬千瓦不具備核準建設條件的煤電項目。這一裝機規模相當于半個三峽,三峽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
澎湃新聞發現,這些項目被納入規劃的時間多集中在2009年至2012年。按投資主體看,五大發電集團中的大唐、國電、華電均有項目在被取消之列,此外,晉能、新礦、香港美亞、華潤、廣州發展也有煤電項目被取消。
通知要求,各地要進一步取消本地區不具備核準(建設)條件的煤電項目,嚴禁自行將取消煤電項目的規模用于規劃建設新增煤電項目,已自行納入規劃、核準(建設)的,要立即取消,并停止建設。
這是中國能源主管部門揮重拳嚴防煤電擴容行動中的最新動態。為防止高歌猛進的煤電步鋼鐵與煤炭產能過剩后塵,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曾于今年4月緊急下發多份文件,為煤電擴容踩下急剎車。其中包括《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通知》、《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于建立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機制暨發布2019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等。
近年來,中國煤電“虛火”愈演愈烈。據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預計,發電企業的產能過剩已超過20%。矛盾的是,這一切發生在中國電力需求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社會用電量5550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5%,較2014年回落了3.3個百分點,增速為1974年以來年度最低水平。
國家能源局規劃司何勇健曾給出警告 ,“去年(2015年)煤電的發電利用小時創了近30多年的最低水平,全國平均4300小時,很多省份煤電利用小時甚至低于3000小時,預計今年的全國平均煤電機組利用小時將低于4000小時,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狀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是反映發電廠設備利用程度的指標。
煤電“急剎車”文件下發后,短期效果初顯。2016年上半年,火電完成投資379億元,同比下降了6.4%。但業內共識是,煤電去產能的長期效果還有待觀察。根據中電聯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計全年新增電力裝機1.2億千瓦,其中火電5000萬千瓦。
由于發電廠建設周期較長,即便停建、緩建一批煤電項目,未來幾年仍將有大量煤電項目迎來投產。華北電力大學的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國在建煤電項目1.9億千瓦;待批或已經提交地方發改委或者環保廳等待批準的項目還有1.6億千瓦。在這1.6億千瓦項目中,約有1.1億千瓦可能緩建、緩批。但有1.9億千瓦在建項目的情況下,預計煤電將在2016、2017、2018三年中年均投產5000萬千瓦。
中電聯電力市場首席專家胡兆光此前對媒體表示,中國無須新建那么多煤電。“我們有5%的煤電約8000萬千瓦的裝機每年利用不超過50小時,這是很大的浪費。我們可以通過需求側響應來有效避峰,從而避免在供給側再上不必要的裝機。”
此次取消一批煤電項目,僅是一個開始。此外,淘汰落后產能煤電機組,是電力行業貫穿整個“十三五”的主題。比如,根據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制訂的淘汰落后產能煤電機組計劃,“十三五”期間,將關停煤電機組23臺、裝機135.3萬千瓦。
對于存在拒不執行“取消一批”、“假取消、真建設”等違規行為的煤電項目,前述能源局通知稱,相應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要責令其立即停止建設,并視情況對項目單位及其所屬集團公司實行限批新建煤電項目、開展自用及外送煤電項目優選工作時不予考慮,電力工程質量監督中心站不予進行質量監督注冊,國家能源局及其派出機構不予辦理業務許可證并通報全國,電網企業不得予以并網,銀行及金融機構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停止對其發放貸款等措施。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