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紡織產業與貿易呈現的新格局,我國紡織產業的國際競爭壓力日益加大。行業發展挑戰不少,但總體而言,“十三五?”期間,紡織行業發展的機遇仍大于挑戰。
但隨著全球紡織產業格局的進一步調整,我國紡織工業發展正面臨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雙重擠壓”。
一方面,發達國家在科技研發和品牌渠道方面優勢明顯,在高端裝備、高性能纖維、智能紡織品服裝等領域的制造能力仍將不斷提升;另一方面,亞洲、非洲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為代表的區域性貿易協定的實施將降低有關國家的貿易成本,印度、越南、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的紡織業發展呈明顯上升趨勢。
面對全球紡織產業與貿易呈現的新格局,我國紡織產業的國際競爭壓力日益加大。與此同時,環保技術與標準正成為發達國家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圍繞化學品安全控制、碳排放等內容的技術性壁壘將有所增加。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給印染企業帶來更大的環保經營生產壓力,推動紡織工業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綠色、循環紡織經濟的轉型升級任務緊迫。
行業發展挑戰不少,但總體而言,“十三五”期間,紡織行業發展的機遇仍大于挑戰。
從市場需求來看,國內外紡織消費市場蘊含不少新空間。人口增長和經濟復蘇將支撐全球纖維消費需求繼續增長,預計“十三五”期間全球纖維消費量年均增速將超過2.5%。內需層面,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及“二孩”政策全面實施等發展紅利和改革紅利疊加所激發的內需擴大和消費升級將是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最大動力,預計“十三五”期間國內居民服裝與家紡消費支出的年均增長將在8%左右。隨著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治理、醫療健康等方面投入的穩步增長,產業用紡織品纖維消費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從產業發展層面看,紡織工業與信息技術、互聯網深度融合對傳統生產經營方式提出挑戰的同時,也為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推動信息技術在紡織行業設計、生產、營銷、物流等環節的深入應用,將推動生產模式向柔性化、智能化、精細化轉變,由傳統生產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大數據、云平臺、云制造、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發展將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形成的新局面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實施,將有利促進紡織區域協調發展。建設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以及支持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促進就業等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將推動新疆紡織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特別是引導1億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將增強中西部紡織工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全球紡織分工體系調整和貿易體系變革加快,將促進企業更有效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積極主動地“走出去”,提升紡織工業國際化水平,開創紡織工業開放發展新局面。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