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在經歷了“4跌7漲6地板3擱淺”共20輪調價窗口后,國內成品油價調整再度擱淺。據國家發改委2日消息,由于沒有達到國內調價要求,本輪(11月2日24時)成品油價格不調整。據統計,這是今年第四次因調價幅度低于50元/噸而擱淺。
依據國內成品油“十個工作日一調”的定價機制,2016年內還有四次調價窗口,分別為11月16日和30日,12月14日和28日。對此,能源領域專家預測,短期內國內成品油價會受歐佩克凍產協議達成與否的影響,但影響有限,不會產生大幅波動。
年初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15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石油消費對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國際原油市場直接影響著國內成品油價。
中宇資訊分析顯示,國際原油受市場對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限產前景的擔憂及美元走高等多空因素影響,震蕩下行。目前國際油價在50美元/每桶左右徘徊。
沙特《阿拉伯新聞報》10月30日消息顯示,10月29日,歐佩克成員國官員和專家與阿塞拜疆、巴西、哈薩克斯坦、墨西哥、阿曼、俄羅斯等非成員國在維也納舉行會談,但會后非歐佩克成員國并未就原油凍產的具體步驟做出承諾。在今年9月舉行的阿爾及爾會議上,歐佩克就減產達成一致,但并未確定具體減產數額。
歐佩克對國際原油市場影響有限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國際原油市場目前仍然是供過于求的局面,歐佩克成員國家產量已經達到歷史最高點,在沒有大的經濟體對石油需求快速增加情況下,全球對原油需求趨于飽和,“供求關系不會有太大變化,即使凍產協議達成,油價也不會有大幅度攀升。”
韓曉平同時指出,美國已經具備強大的頁巖油生產能力,一旦國際油價超過50美元/每桶,則美國會投入大量資金打井。為抑制美國打井開采頁巖油,使國際油價在50美元/每桶保持平衡,歐佩克成員國以及俄羅斯等能夠維持一定利潤率,希望聯合起來促成凍產協議。“短期來看,國際油價大幅調整的可能性較小,將會維持在50美元/每桶左右。”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指出,國際油價與歐佩克有一定關系,但歐佩克的影響能力有限。長遠來看,隨著近幾年石油領域的投資越來越少,市場低迷到一定程度之后原油供應就會短缺,如果沒有相應替代品,則會導致油價大幅上漲。
林伯強認為,美國頁巖油開采成本較高,若無利可圖則打井概率較低。頁巖油未來能否成為抑制油價復蘇的利器,取決于油價走高到什么程度。
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尹強告訴中新經緯客戶端,對于國際原油市場,具有原油輸出能力國家的增產能力和減產欲望是主要影響因素,“所有增量都是抑制油價復蘇的砝碼。”此外,尹強認為,歐佩克即使促成凍產協議的達成,也沒有約束力。
歐佩克凍產協議影響短期市場
林伯強指出,短期內歐佩克的凍產協議會影響國際原油市場。目前市場對凍產協議能否達成仍持懷疑態度,如果像其秘書長巴爾金表示的凍產協議有望在11月30日達成,則國際油價預計達到55至60美元/每桶,如果協議不能如期達成,則國際油價有可能重回40美元/每桶。此外,林伯強指出,美元升值、國內經濟運行情況等短期因素,也使得中國國內成品油市場存在變數。
尹強認為,國際原油市場波動對生產鏈上的企業影響更大,而對消費者來說影響有限。“國內原油生產企業需要找到利潤平衡點。”他分析說,“短期來看,國際油價將在40至60美元/每桶價格區間徘徊,而換算成國內成品油價,對于百姓來說,加滿一箱油多則增加30元人民幣,少則便宜十幾元,影響并不是很大。”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