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全聯冶金商會在蘇州張家港召開會員大會商討民營鋼鐵企業如何去產能、促轉型。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夏農表示,初步來看今年鋼鐵行業去產能正順利進行,且沒有因為去產能而丟失國際市場份額。但同時仍存在著一些亟待改善的問題。
近年來,在鋼鐵行業產業過剩、虧損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國家明確要求鋼鐵行業要化解產能過剩實現脫困發展,把去產能放在突出位置。
2月4日,國務院公布《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指出將在近年來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至1.5億噸。其中,2016年要完成4500萬噸。
全聯冶金商會會長沈文榮透露,9月以來,中央和各地政府正加大力度去產能。“截至9月末,24個省市發布了2016年去產能指標,大于4500萬噸”。
對于目前去產能的完成情況,夏農表示“比較順利”。表現在今年國內鋼鐵企業粗鋼產量與去年基本持平,但效益明顯好轉。1到9月份我國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52.09億元,同比增加531.33億元。同期,凈出口鋼材折合粗鋼7809萬噸,同比增加165萬噸,增長2.16%。“沒有因為化產能而丟失國際市場份額,甚至還在拓展”。
但夏農也坦率的承認,作為“啟動元年”,當前在去產能仍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問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大中型鋼鐵企業粗鋼減產760萬噸,同時其他落后小企業和“地條鋼”增產535萬噸。二者相抵,前7月全國粗鋼減產225萬噸,減幅為-0.48%。由于“減大不減小”,有業內人士擔心產品結構將出現劣化苗頭。
“有人問我,去產能怎么把應該淘汰的小企業給弄活了呢?”夏農認為,這個情況是“逆趨勢而動”,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去產能的方式,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劉振江也明確表示,“去產能必須以‘優勝劣汰’為目的,不能‘保護落后、打擊規范’”。“今年是去產能的第一年,不是盡善盡美,但也不能盲目樂觀”。據他介紹,目前2017年的去產能計劃已開始下發各地。相比2016年,2017年去產能工作將進入攻堅階段,“量上不能比今年少,要開始解決深層次的問題”。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