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十三五”發展方向確定。14日,工信部發布《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鋼鐵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實現全行業根本性脫困。
“過去中國鋼鐵行業處于增量發展階段,而今年開始行業進入減量發展,從簡單追求規模到真正追求質量升級。《規劃》統一了未來五年內鋼鐵表觀消費量下降的認識。”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說。
嚴格去產能:粗鋼產量五年下降約8億噸
《規劃》提出,到2020年,國內粗鋼消費量將下降至6.5億-7億噸,粗鋼產量下降7.5億-8億噸。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1.5億噸,到2020年將產能控制在10億噸以下。與此同時,結合化解過剩產能,深化區域布局減量調整。
為此,《規劃》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去產能的政策措施。首先是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各地一律不得凈增鋼鐵冶煉能力,結構調整及改造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產能減量置換,已經國家核準和地方備案的擬建、在建鋼鐵項目也要實行減量置換。
其次是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對達不到標準要求的,要依法依規關停退出。全面取締生產“地條鋼”的中頻爐、工頻爐產能。
同時,推動僵尸企業應退盡退。將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靠銀行續貸等方式生存的企業實施整體退出,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牛鼻子”。
據發改委通報,截至10月底,今年全國鋼鐵去產能4500萬噸的任務已經提前完成。
然而,記者了解到,由于前期退出的產能多為長期關停高爐,再加上今年行情火爆、整體需求好于預期,今年前10月鋼鐵產量不降反增。
國家統計局11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粗鋼產量同比增長4%至6851萬噸,環比增長0.5%,前10月累計生產6.7296億噸,同比增長0.7%。10月份鋼材產量同比增長4.1%至9768萬噸,環比略微回落回落0.42%,前10月累計生產9.4829億噸,同比增長2.4%。
那么未來去產能過程中產量是否會持續增長呢?原冶金部副部長、國務院國資委監事會原主席趙喜子表示并不擔心。“今年4月到10月屬于特殊情況,產量受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拉動走高,但這種高產量并不可持續。”他告訴記者,未來,對鋼材的剛性需求增長有限、表觀消費持續下降,預計明年到2020年的平均年產量不會超過8億噸。”
調整布局:鋼企減量重組
“十二五”期間,國內前10家鋼鐵企業產業集中度由2010年的49%降至2015年的34%,沒有達到“十二五”規劃“60%”的目標。這個《規劃》將產業集中度目標繼續定在“60%”。
對此,趙喜子認為,“還是要依靠企業的聯合重組來提高行業集中度,包括寶鋼武鋼等特大型國有企業的合并等,但僅靠國企重組來達到60%的集中度仍有難度,因為現在民營鋼企產量占全國有56%,這意味著民營企業間的聯合重組也要推進。”
從產業整體布局來看,未來沿海地區要轉變將區域內鋼廠一味轉移到沿海建設的思路,不再布局新的沿海基地,立足現有沿海基地實施組團發展、提質增效;內陸地區要以區域市場容量和資源能源支撐為雙底限,堅決退出缺乏競爭力的企業,立足現有龍頭企業實施整合脫困發展。
對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未來將在已有沿海沿江布局基礎上,著眼減輕區域環境壓力,依托優勢企業,通過減量重組,優化調整內陸企業,大幅化解過剩鋼鐵產能。位于河北境內首都經濟圈內的重點產鋼地區,要立足現有沿海鋼鐵基地,研究城市鋼廠整體退出置換,實現區域內減量發展。
據了解,鋼鐵重鎮河北省唐山市已經開始推行減量重組方案。據新華社12日消息,唐山市10家鋼鐵企業將以股權入股的形式整合重組成一家新企業,并從城區轉移到渤海沿海地區。該項目投產后,將實現凈壓減煉鐵產能355萬噸、煉鋼產能536萬噸。
“在需求下降的大背景下,所有企業都要減量發展,以市場為主導、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下的聯合重組還將進一步加快。”李新創說。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