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產油國“救市”的“東風”,2016年國際油價從年初每桶20多美元的低谷回升到如今的每桶50美元附近。受此影響,國內成品油調價也漲多跌少。盡管如此,全年大多數時間國內成品油價仍處于“五元時代”,消費者享受到低油價紅利。與此同時,我國原油進口量保持兩位數高增長,企業進口成本大幅降低。
2016年以來,國際油價在大幅震蕩中逐漸走出低谷,并在年末時分迎來“暖冬”。
今年年初,伊朗石油重返市場,美國原油出口解禁,令本已供應過剩的石油市場更加失衡,國際油價滑向深淵。2月11日,紐約原油期貨價格跌至每桶26.21美元,創出近12年低點。
面對縮水超過70%的國際油價,歐佩克今年兩次提出限產救市。2月中旬,沙特阿拉伯、俄羅斯等四大產油國宣布達成凍產共識。隨后,沉寂已久的石油市場再度沸騰,投機基金借機抄底,國際油價觸底反彈。今年二季度,產油國石油工人罷工等影響上游供應的“黑天鵝”事件接連出現,進一步刺激油價反彈。在6月初,國際油價較2月份出現的低點反彈逾90%。
但好景不長。進入6月下旬,英國脫歐事件為全球市場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國際油價由漲轉跌。8月初,紐約油價跌破每桶40美元關口,創出近四個月新低。
為防止油價再度失控,歐佩克重提凍產計劃,積極“救市”。9月5日,沙特和俄羅斯同意在油市方面進行合作。11月30日,歐佩克宣布了具體的減產執行計劃,決定將原油日產量減少120萬桶,并將原油日產量限額定為3250萬桶。減產決定將自2017年1月1日開始執行。
在產油國多次“救市”干預之下,國際石油市場重新步入穩定。國際油價從年初每桶20多美元的低谷回升到如今每桶50美元附近。眼下,歐佩克減產帶來的激勵效應仍在發酵,國際油價連續上漲。12月5日,紐約油價收于每桶51.79美元,布倫特油價收于每桶54.94美元,雙雙創出年內新高。
再看國內市場。隨著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不斷完善,國內成品油調價愈加透明,與國際市場之間的聯動更加緊密。今年以來,國際油價觸底回升,我國成品油價格也漲多跌少。
截至目前,今年我國成品油價格一共經歷了23輪調價周期,其中八次上調、五次下調、四次擱淺、六次因國際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而不調整,汽、柴油價格每噸累計上調480元和460元,折合升價為0.37元和0.39元。
整體來看,今年我國成品油升價大多數時間處于“五元時代”。
借助低油價的有利契機,今年我國原油進口穩步增長。前10個月內,我國原油進口量突破3億噸,同比增長13.6%,進口金額同比下降13.7%。與此同時,我國原油進口主體逐漸多元化,越來越多地煉企業獲得原油進口雙權資質。
在低油價時代,我國石油公司上游開發步伐收緊,原油產量下滑。根據上市公司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中石油原油產量同比下降3.6%,其中國內產量同比下滑5.1%;中石化原油產量降幅更大,同比下降12.58%;中海油油氣凈產量同比下降7.7%。
與此同時,油企降本增效,揚長避短。例如,中石油前三季度上游開發單位操作成本同比降低9.9%。
展望明年,專家認為,歐佩克減產協議落實情況、北美頁巖油復蘇程度、美聯儲加息節奏、歐洲經濟走向……這些未知數都可能影響到明年國際油價走勢,進而牽動我國成品油價格起伏。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研究所副所長陳蕊表示,每桶二十幾美元的超低油價時代已成為過去,2017年全球石油市場會實現再平衡,甚至會出現供應略小于需求的狀況。預計2017年國際原油均價會超過每桶50美元,甚至達到每桶60美元。
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吳力波表示,當前國際油價仍處于低位、國內成品油資源供應充裕,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宜再提速,建議在適當的時機放開定價權,讓市場成為定價的主體。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