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評選出2016年能源十大新聞。這是本刊自2004年以來連續第13年推出年度能源新聞。新聞以時間為序,輔以記者點評以饗讀者。
一、煤炭業供給側改革發力,神華等央企帶頭去產能促煤價回升
新聞事件:2月初,隨著國務院《關于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的下達,煤炭行業供給側改革全面發力,神華集團等央企帶頭削減產能,煤炭行業去產能2.5億噸的年度任務提前完成,動力煤價格強勢回升。
記者點評:2016年是中國煤炭行業“悲喜交加”的一年。在政策支持下的行業脫困能否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尚待觀察,煤炭行業要實現“健康發展”,推動自身清潔化轉型升級當為根本。
二、低油價下中國石油工業面臨轉型,大慶油田首現虧損
新聞事件:受低油價困擾,一季度“三桶油”油田業務全面報虧。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中石油大慶油田——2016年前兩個月,虧損額超過50億元。下半年,隨著國際油價的回升,“三桶油”業績好轉,但石油工業改革轉型提上日程。
記者點評:受低油價及資源接替不足影響,作為“中國工業的旗幟”,大慶油田虧損的消息震驚了業界。有專家稱:“低油價將中國石油工業體制的問題集中暴露出來,已經到了不得不改的程度。”
三、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連發通知,煤電“大躍進”時代結束
新聞事件:4月以來,國家發改委、能源局連發《關于促進我國煤電有序發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調控煤電規劃建設的通知》等多份文件,嚴控煤電規模。煤電“大躍進”宣告結束。
記者點評:追溯煤電“大躍進”原因,很多人也許會歸之于2013年項目核準權的下放。值得深思的是:中國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何時才能走出“一放就亂,一抓就死”的怪圈。
四、新能源發展遭地方利益博弈,云南甘肅相繼對風電光伏發難
新聞事件:7月,云南省物價局發出《關于征求風電、光伏發電價格政策意見》;8月,甘肅工信委發布《關于下達2016年優先發電計劃的通知》。前者欲降低風光上網電價,后者欲調低上網電量,兩者皆因遭電力企業反對而叫停。
記者點評:兩省“地方新政”雖然短命,卻為新能源發展蒙上陰霾。在國家三令五申強調做好風電及光伏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的大背景下,云南甘肅對風電光伏發難,凸顯在當前電力過剩情勢下國家政策與地方利益的博弈。
五、天然氣價格改革方案頻出,油氣體制改革呈現“油滯氣進”
新聞事件:8月末以來,國家發改委陸續發布《關于加強地方天然氣輸配價格監管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的通知》、《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試行)》、《天然氣管道運輸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等文件。而傳說中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始終未出。
記者點評: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基本思路,天然氣改革單邊突進。而國家能源局局長兩會期間透露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卻遲遲未出。這種“氣進油滯”的局面表明,中國油氣體制改革任重道遠。
六、中國自主核電“走出去”提速,中英法簽欣克利角核電最終協議
新聞事件: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正式簽署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并與英國政府同步簽署欣克利角C核電項目收入及投資保障等政府性協議,歷經波折之后的中英核電旗艦項目終獲啟動。
記者點評:繼去年中核集團與阿根廷簽署核電合作項目之后,備受矚目的中廣核參與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歷經波折,最終塵埃落定。這意味著由中核與中廣核主導的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出海提速。
七、能源領域“十三五”規劃相繼公布,能源市場化改革路徑清晰
新聞事件:11月17日,《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獲國家能源委審議通過。隨后,由國家能源局組織編制的電力、水電、風電、煤層氣、生物質、可再生能源、天然氣、太陽能等一大批能源領域專項規劃相繼公布。
記者點評:在上述多個規劃中,最重要的當屬《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如果要從多個規劃中拎出一條主線,這就是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徑更加明晰。
八、江西國電豐城電廠發生特大坍塌事故,致74人遇難
新聞事件:11月24日7時40分,江西宜春國電豐城電廠三期擴建工程D標段冷卻塔平橋吊倒塌。最終確認事故現場74人遇難,2人受傷。
記者點評:從較早前煤礦安全事故,到大連、青島油氣爆炸事故,再到今天的豐城電廠事故,能源領域安全事故雖涉及行業不同,但都對人民生命財產帶來重大危害。能源安全無小事,事故警鐘當長鳴。
九、電力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國家電網公司以混改促電改
新聞事件:今年以來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強力推動的電改,獲得來自企業巨頭的積極回應——12月5日,國家電網公司宣布,推出以混合所有制方式開展增量配電投資業務、交易機構相對獨立運作等多項改革舉措,力促電改深化。
記者點評:把2016年稱為“中國電改年”似乎毫不為過。今年以來,全國電改試點已覆蓋29個省區市、輸配電價改革試點基本全覆蓋,首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達105個。國家電網公司以“混改”促電改,推助電力體制改革全面深化。
十、人類距“人造太陽”夢再近一步,中核熱核聚變實驗堆關鍵技術獲突破
新聞事件:12月12日,由中核集團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研發制造的國際熱核聚變核心部件——超熱負荷第一壁原型件率先通過國際權威機構認證,這是我國對國際熱核聚變項目的重大貢獻。
記者點評:有“人造太陽”之稱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中國科學家在這一技術的突破,意味著人類向著“人造太陽”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