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煉出口
依據出口配額數據,第一批成品油出口企業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化四家,共計1240萬噸,其中柴油比例最高,為525萬噸,其次是汽油和煤油,分別為365萬噸和350萬噸。
地煉企業對于出口成品油的態度依然積極。“在出口這方面不夠熟悉,2016年才開始摸索,出口依然是一個很重要的銷售渠道。”一位地煉企業相關人員說道。
“地煉企業因為國外市場不熟,在出口成品油時基本是放到新加坡的現貨交易市場,出口地區也集中在東南亞,”分析師表示,“需要尋找有渠道和經驗的合作伙伴,畢竟靠煉廠自己來完成整個交易在現階段不太現實。”
地煉企業由于體量較小,機制靈活,可以依靠市場情況調整生產和銷售節奏,不排除將來建立相對成熟的出口機制。
“地煉企業目前也在逐步淘汰落后產能向高端進軍,”分析師表示,“同時,成品油的需求盡管增長緩慢,但仍有一定的空間。在2017年兩大千萬噸級煉廠投產的情況下,產能過剩的情況或有一定加劇。”
二、高端產品的發展
地煉最為密集的山東地區主要28家企業,其產能共約1.1億噸/年。隨著地煉企業不斷提升自己的煉化技術,在某些區域逐步掌握了市場的主導權,這一情況在地煉聚集的山東尤其明顯。
而這一情況直接的影響就是,山東地區有望成為中國首個成品油價市場化試點。
而地煉企業目前也在逐步增加高端產品的生產,希望能夠提供附加值更高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有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生產國VI標準的汽油,并且汽油標號也有能力提升到98#,通過進入高端市場來擴大影響力。”一位地煉企業人士說道。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