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聯合發出關于印發《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產業用紡織品廣泛應用于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土工建筑、交通運輸、應急安全、航空航天等領域,技術含量高、應用范圍廣、市場潛力大,是戰略性新材料的組成部分,是全球紡織領域競相發展的重點。近年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快速發展,市場應用不斷拓展,質量效益不斷改善,成為紡織工業主要經濟增長極,為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加快紡織工業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相關領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優勢主要集中在材料生產制造環節,自主創新、協同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低,高端產品開發應用進展緩慢,整體技術水平與市場拓展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
“十三五”是我國建成紡織強國的關鍵時期,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應用快速拓展和向中高端升級的關鍵階段。技術創新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新材料、新裝備、信息技術、互聯網、大數據等科技進步為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生態環保意識提升、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壯大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都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促進紡織強國建設,提高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質量效益,培育行業核心競爭優勢,更好滿足國民經濟相關領域需求,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中國制造2025》,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堅持市場導向,提高產品供給水平。堅持產需融合,拓展應用范圍,提升服務能力。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
(二)基本原則
創新引領,重點突破。把創新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完善行業創新體系,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跨學科應用研究,強化技術工藝設備創新,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瓶頸,培育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行業發展升級。
需求導向,協同推進。以滿足健康養老、環境保護、應急和公共安全等重點應用領域需求為導向,加強產業鏈間的銜接配套,著力增加品種、提高品質、降低成本、拓展應用,推進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
結構優化,融合發展。調整產品結構,提升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質產品的比重。加強產業鏈資源整合,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培育龍頭企業。引導產業集聚和產業集群升級,加強軍民雙向融合,提高發展質量效益。
企業主體,政府引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加強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引導,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促進有效供給和需求升級良性互動。
(三)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行業保持快速平穩增長,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質量效益顯著提高,部分領域應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推進紡織強國建設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2016-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左右,全行業纖維加工總量年均增長8%左右,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8%以上。到2020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量占全行業比重達到33%,百家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5%,比2015年提高0.6個百分點。環境保護用紡織品、土工建筑用紡織品、生物基功能性紡織品主要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培育5~8個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形成3~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用紡織品企業集團。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創新驅動,完善創新機制
1.完善行業創新體系建設。加強以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推動跨學科、跨行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檢測等公用服務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和產品研發投入,推動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建設完善交通工具用紡織品、過濾用紡織品、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提升信息技術交流、技術咨詢推廣、產品應用示范、質量標準檢測等服務能力。
2.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強非織造布復合、成型基礎理論研究,加強產品結構和功能設計、界面處理、功能后整理、產品應用評價和功能檢測等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重點推動熔(溶)噴、靜電紡、熔融共混相分離、閃蒸紡等新型納米級非織造技術、雙組份復合非織造技術、濕法成網非織造技術的開發推廣,完善突破針對不同用途的多軸向經編及寬幅重磅、三維立體異型織造等技術和裝備開發,提升涂層、浸漬、復合等功能整理產業化技術和裝備水平,加快紡織基柔性復合材料開發應用。
3.推進行業兩化深度融合。貫徹落實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提升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兩化融合集成應用水平。開發具備在線監測、工藝問題自動反饋處理、全流程智能管理、可視化操作等功能的智能化非織造生產線。建立土工、過濾、結構增強等領域的產品應用數據庫和分析模型,優化產品工藝設計和制造流程,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性和使用壽命,滿足不同應用工況要求。
(二)加強產需銜接,構建新型產業供應鏈
1.加強上下游協同開發。協同上下游產業鏈共同拓展高性能纖維、生物基纖維、產業用專用纖維,以及石墨烯、碳納米管等功能新材料的應用,大力開發產業用紡織品新品種,提高產品性能,拓展應用新領域。與裝備制造企業協同,提升重型織機、立體織造、高性能非織造設備的生產效率和運行穩定性,推進非織造智能生產線或智能生產車間建設。
2.支持企業發展服務型制造。支持土工建筑、高溫過濾、結構增強用紡織品等領域生產企業向產品設計、工程施工、運行監控、維護保養等服務環節延伸,形成系統化解決方案,提升行業整體服務能力和市場話語權。
3.推動與終端領域產業融合與協作。鼓勵企業與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工具、安全防護和農業等應用領域合作,促進上下游行業協會、學會、企業間合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通過產業滲透和產業重組等形式,促進產業融合,推動協同創新,不斷拓展終端市場。
(三)加強質量標準建設,培育行業知名品牌
1.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包含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的標準體系。建立跨部門協調與溝通機制,共同推進醫療衛生用紡織品、交通工具用紡織品等領域的跨行業綜合標準化。鼓勵行業、企業與國際先進標準對標,制定高水平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鼓勵行業組織和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
2.加強質量管理和信用體系建設。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為先的經營理念,營造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鼓勵企業加強質量管理,提高全產業鏈的質量保障能力。充分發揮第三方檢測服務平臺作用,提高公正檢測評價服務能力,強化質量監督,開展跨行業質量評價工作,健全質量信用獎懲機制。在高溫過濾用、土工建筑用紡織品等領域建立質量追溯機制。
3.加強行業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加強品牌意識,強化品牌宣傳,培育有影響力的品牌。在日常防護用口罩、成人和嬰兒紙尿褲等領域支持開展品牌評價研究,重點培育終端消費品品牌。在高溫過濾、土工建筑、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等領域開展企業信用評價,樹立行業質量標桿,培育企業品牌。以重點產業集群為依托,積極打造主導產品突出、技術管理先進、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的行業區域品牌。
(四)推進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競爭力
1.大力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加快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應用,支持發展先進復合材料、植入型醫療紡織材料、高端安全防護材料、智能紡織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性能優越、附加值高的高端產業用紡織品,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產業用紡織品差異化、功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
2.促進東中西部協同發展。鼓勵東部利用先發優勢和人才資本等優勢,加快發展醫療用、結構增強用、安全防護用等尖端技術和產品。鼓勵中西部地區利用資源要素和市場優勢,加快發展土工建筑、衛生健康、過濾與分離等領域產業用紡織品。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要求,積極開拓沿線國家市場,并在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生產基地。
3.推進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支持產業集聚發展,鼓勵產業集群圍繞主導產品拓展產業鏈,完善產業配套。提升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在技術推廣、質量評價、企業信用、互聯網+應用等方面服務能力,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與中小企業合理分工,協同合作,發揮集群積聚效應,形成一批主導產品突出、整體質量水平較高、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按照新型工業化的新內涵和新要求,創建一批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4.推動骨干企業做強做大。支持骨干企業建立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加強文化建設,履行社會責任,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支持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上市融資,推動企業間兼并重組,引導企業業務結構重組,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優化企業債務結構,推動開展市場化銀行債券轉股權。整合產業鏈資源,延伸產業鏈條,鼓勵企業借助“一帶一路”等戰略機遇,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五)推進綠色制造,發展循環經濟
1.促進行業綠色生產和節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建立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標準,推進行業節能減排和清潔技術應用,開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重點提升紡粘、水刺工藝的加熱、烘干、熱能回用等環節節能降耗水平,提升后整理工藝廢氣回收、再利用等水平。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鼓勵使用低毒、低揮發的產品和材料。
2.提高再利用纖維和廢舊紡織品在產業用紡織品中的開發與應用比例。加快和鼓勵再生滌綸、丙綸等纖維和廢舊紡織材料在保溫、填充、包裝、減震、隔音、農業等方面的應用技術研究與市場推廣。到2020年,行業再利用纖維及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量超過300萬噸,高值化應用比例明顯提高。
3.加快推進綠色可降解產業用紡織品的應用。提高一次性可降解醫衛非織造產品的技術水平和應用比例。推進麻地膜、聚乳酸非織造材料等在生態農業、水土保持、環境治理等方面的示范應用和推廣。
三、重點發展方向
(一)戰略新材料產業用紡織品
1.纖維基復合材料。重點推動增強用纖維基復合材料的研發應用,加快發展立體、異形、多層、大截面等成型加工技術,優化纖維基材料與樹脂復合工藝,提高復合成型效率、精度和穩定性,降低成本,擴大纖維基復合新材料在大飛機、高速列車、高端裝備、國防軍工、航空航天、大功率風力發電葉片等領域的應用推廣。
2.其它新材料產業用紡織品。重點推動碳纖維增強輸電導線等產品的研發應用。加快紡織基電池隔膜、耐高溫煙管、安全氣囊用布等產品發展,推動綠色環保、智能型、多功能復合車用內飾紡織材料的研發應用。加快生物基紡織新材料研發、產業化及應用推廣。
(二)環境保護產業用紡織品
1.大氣污染治理用紡織品。重點推動高效低阻長壽命、有害物質協同治理及功能化高溫濾料和經濟可行的廢舊濾料回收技術的研發應用,發展袋除塵節能降耗應用技術,擴大袋式除塵應用范圍。加快汽車濾清器、空氣凈化器、吸塵器等用途非織造過濾材料的開發應用。
2.水處理及污染治理用紡織品。重點推動中空纖維分離膜、納米纖維膜、高性能濾布的產業化,加快發展飲用水安全分離膜、生物膜填料、海水淡化用反滲透膜、工業廢水及污水資源化利用分離膜等紡織基過濾材料。推動高效耐污紡織基水處理材料、組件及成套設備的開發和工程應用示范。
3.土壤污染治理用紡織品。重點發展礦山生態修復用、重金屬污染治理用、生態護坡加固綠化用等土工紡織材料。加快麻地膜、聚乳酸非織造布等可降解農用紡織品的推廣應用,并在新疆棉田、內蒙古沙漠等重點地區開展應用試點示范。
(三)醫療健康產業用紡織品
1.醫療衛生用紡織品。重點發展人造皮膚、可吸收縫合線、疝氣修復材料、新型透析膜材料、介入治療用導管、高端功能型生物醫用敷料等產品。加快推廣手術衣、手術洞巾等一次性醫用紡織品的應用。
2.智能健康用紡織品。鼓勵發展具有形狀記憶、感溫變色、相變調溫等環境感應功能的紡織品,通過與醫療、運動、電子等技術融合,發展具有生理體征狀態監測等功能的可穿戴智能型紡織品,重點拓展相關產品在戶外運動、健康保健、體育休閑等領域的應用。
3.康復護理用紡織品。支持發展針對老年多發性疾病的康復、緩解和護理類功能型紡織品,提高遠紅外加熱、抗菌抑菌、防污快干等功能性紡織品性能及耐久性,開發成人失禁護理系列產品,擴大國內老人護理用紡織品(紙尿褲)的市場滲透率。
(四)應急和公共安全產業用紡織品
1.預防和應對自然災害用紡織品。重點發展大應力大直徑高壓輸排水軟管、高性能救援繩網、高強高穩定功能性救災帳篷和沖鋒舟、高等級病毒和疫情隔離服、成套救援應急包、快速填充堵漏織物、災害預防和險區加固紡織材料等產品。2.預防和緊急處置生產安全事故用紡織品。完善防護服結構設計、涂層開發和舒適性研究,提高裝備制品的性能、可靠性、智能化、輕便化和集成化水平,在實現多功能、寬防護效果的同時,兼顧人體工效學和舒適性需求。加快研發和推廣具有信息反饋、監控預警功能的智能型土工織物。加快發展復合型多功能靜電防護服、逃生救援用繩纜網帶、礦山安全緊急避險用紡織材料等產品。
3.應對公共安全和衛生事件用紡織品。加快發展紡織基反恐防暴裝備、生化防護裝備、軟質防彈防刺裝備、耐高溫防護救援裝備、家庭用防護滅火裝備等產品的開發應用,分類開發應對重大疫情的系列紡織品、智能化消防裝備、應急繩網、軍用警用防爆材料等產品。
(五)基礎設施建設配套產業用紡織品
1.重點工程建設配套用紡織品。重點加強阻燃高強、智能抗凍抗融、多功能吸排水、高強抗老化、生態修復等土工用紡織材料的應用推廣。擴大高性能雙組份紡粘非織造屋頂防水材料、建筑補強材料、繩帶纜網等產品在公路、鐵路、港口、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在生態保護、畜牧養殖、島嶼開發、海洋石油開采等領域的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
2.“一帶一路”沿途產業轉移配套用紡織品。重點鼓勵土工建筑用、醫療衛生用、農業用、線繩(纜)帶類等紡織品領域的骨干企業,以產品出口、工程服務、投資合資建廠等形式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海外業務,不斷提升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水平和市場影響力。
(六)“軍民融合”相關產業用紡織品
1.軍轉民用紡織品。在保障國防軍工需求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軍用科技成果的民用轉化。推廣高強、耐磨、防生化、防輻射、電磁屏蔽、高耐氣候性等功能紡織材料和技術應用于安全防護、文體休閑等民用領域。促進紡織行業軍用和民用標準的通用化建設,推動資源共享。
2.民參軍用紡織品。協同推進軍民融合有關科技任務,鼓勵行業龍頭企業與軍隊開展全產業鏈合作,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研發、集成應用等環節建立創新合作機制。推動優勢民用先進技術和產品參與國防軍工的相關配套服務,開展武器封裝與保護、提供個體與集體防護、提升單兵攜行具性能、開發耐燒蝕材料等。
四、政策措施
(一)優化行業發展環境
發揮產業政策引導作用,營造大力支持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的政策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業用紡織品發展。以工匠精神強化質量意識,培育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完善市場監管和第三方認證,破除不正當競爭行為,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二)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支持
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支持渠道,支持產業用紡織品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重點支持產業用紡織品關鍵技術研發、高附加值產品產業化、新興領域示范應用以及重點領域創新聯盟、檢測認證平臺、技術開發推廣示范平臺、技術人才培訓交流平臺等建設。鼓勵地方財政加大對產業用紡織品企業技改升級的支持。落實企業研發經費加計扣除政策,加強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信貸融資支持力度,鼓勵產業用紡織品企業上市、兼并重組。
(三)完善行業人才培養體系
加強高層次、跨學科、復合型產業用紡織品人才培養工作,依托重大科研及工程項目,培養行業科技領軍人才。鼓勵高校、行業組織和骨干企業聯合培養高素質的行業科技、管理、市場方面的專業人才,建設一批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加強技術工人職業技能教育、在崗培訓,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通過舉辦職業技能競賽等方式選拔、培訓高技能操作人才。
(四)建立完善產業用紡織品推廣應用機制
建立醫療衛生、土工建筑、交通運輸、環保產業、航空航天等重點應用領域的跨部門、跨行業協調機制,推進跨行業綜合標準化和相關產品的試點和應用。加強國家工程重大項目的招投標監管,推動行業有序競爭,提高土工、建筑和安全防護用紡織品在重點工程和特殊行業的質量保障。將一次性醫用紡織品納入醫保,給予農業用、環保用紡織品應用扶持。完善應急產品儲備機制,及時修訂《應急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建立健全相關應急產品特別是高端產品的實物儲備和企業生產能力儲備機制,保障緊急需求下的產品及時供給。
(五)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鼓勵行業協會積極參與國家、地方有關產業政策法規的制定,引導企業落實產業政策。支持行業標準化工作機構建設,支持行業協會和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及國際標準、相關技術規范等的制修訂。支持行業協會開展行業信用評價工作,將企業信用等級作為融資及獲得政府支持的重要條件。加強行業協會在推動產業與上下游相關應用領域的合作交流、產需對接和市場拓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動行業協會加強技術咨詢、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行業自律、市場推廣、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等工作。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