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暖車總會成為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目前的觀點無外乎是點火即走(不暖車)和需要水溫上升到正常溫度(暖車)兩種。究其實質,無非是要考慮潤滑系統(tǒng)能否在起動時正常工作罷了。事實來講這兩個觀點都并不正確,接下來就從發(fā)動機潤滑系統(tǒng)自身來看看為什么這么說(忍住別看結尾,干貨在最后一段)。
潤滑系統(tǒng)是保證發(fā)動機內相接觸的零部件不會因為相對運動而產生過度磨損(主要是活塞環(huán)和汽缸壁之間,此外還有曲軸、凸輪軸等等),機油在其中充當潤滑劑的作用(也有冷卻、清除積碳等效果,與本文關系不大暫且不談)。
冷起動時由于發(fā)動機處于長時間靜止狀態(tài),機油會在重力的作用下流至油底殼,起動時需要將機油重新輸送回來后才能起到應有的潤滑效果。因此根據(jù)機油被送回來的形式分為壓力潤滑和飛濺潤滑。
發(fā)動機主軸承、連桿軸承及凸輪軸承等通過壓力潤滑(靠機油泵輸送,相當于擁有一顆心臟)零件達到完全潤滑的效果會快一些。因為機油泵的動力來自于發(fā)動機曲軸,當發(fā)動機運轉2秒左右(包括起動機帶動)就會將機油泵送到位。
當然,并不是說有機油就可以達到保護發(fā)動機的效果,還需要通過零件運動使機油擴散,直至形成一整張 “膜”才可以。這就好像說冬天出門穿的齊全才不會冷,如果不穿衣服,褲子再厚也沒用。
氣缸壁、凸輪、挺柱、氣門桿等地方則需要通過發(fā)動機工作時運動件濺潑起來機油才能得到潤滑。因為機油在低溫時粘度會變大,油滴因此也會較大,能夠飛到指定地點的小油滴就更少了,則需要多花一些時間才能得到充足的機油。
就算這樣,也不會多花上幾秒,起動后最多等半分鐘就可以放心開走了。長時間怠速同樣沒有沒必要,不但多消耗燃油,還容易產生積碳。不過由于機油在低溫時性能仍不是很好,過高的轉速可能會使得完好的油膜再次破裂,從而加劇磨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油溫上來之前(可以參考水溫表)發(fā)動機轉速最好還應該保持在3000轉以下。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