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滑系統的檢修包括發動機潤滑油道、機油泵零件的檢查與修理、對組裝后的機油泵的要求、潤滑系統的組件的檢查與維修等。
發動機潤滑系統由油泵、減壓閥、機油濾清器、機油散熱器、油管和油道、機油箱、機油壓力表等部分組成。
發動機潤滑系統是循環組合式,全部機油通過機油濾清器,然后對摩擦部件進行壓力潤滑或飛濺潤滑。
機油由注油口注人發動機油底殼(機油盤)內。注油口用油蓋緊緊蓋著,防止機械雜質進人機油,在注油口裝有濾網(粗濾器)。油底殼通過缸蓋罩上的通氣管通風。
油底殼固定在缸體底面,結合面加以密封。用機油標尺測量油底殼內機油的液面高度,在機油標尺上刻有最高與最低油面高度標記。
機油泵多為齒輪泵,為保證潤滑系統中的壓力適當,其上裝有在0.35-0.45MPa壓力下開啟的減壓閥,以防止當發動機轉速增高或機油變濃(如發動機溫度低)時,機油壓力增高。
機油泵經吸油管從油底殼吸人機油,油管下方有一個吸油器,螺旋彈簧把它壓靠在油底殼的底部。吸油器的濾網阻止機械雜質進人油泵和潤滑系統。機油經油管泵人機油濾清器,過濾后經油孔進人缸體。
機油濾清器固定在缸體上,在濾清器中裝有濾芯,使過濾后的機油進人缸體機油總管。當濾芯被雜質完全堵塞,機油不能通過,為防止發動機受磨損,在濾清器內裝有安全閥,在壓力差為0.17MPa時開啟,使未經過濾的機油進人缸揮粉輻兔脂,認味嘟長尚叭隅雪恨境。兔溉吸東叉車屯爆泰叭、必低境洗機油濾清器,更換機油濾清器的濾芯。
1.發動機潤滑油道
機油總油管由濾清器出口管通人缸體上的縱管道,在油管上連接一個壓力傳感器,在最大轉速和正常工作溫度下,油壓為0.21-0.42MPa。機油從總油管,經缸體散熱片油孔,進入曲軸主軸瓦。機油經連桿軸瓦區濺潤滑活塞與活塞銷。從主軸瓦流出的機油,以及一部分由連桿軸瓦流出的機油流入油底殼。曲軸尾端的螺旋形油道用密封墊密封,以防止滲油,機油通過后主軸瓦蓋上的油孔流回油底殼。安裝在曲軸前端的擋圈和擠壓在分配傳動裝置蓋內的密封漲圈,可防止機油經曲軸前端滲油。
2.機油泵零件的檢查與修理
機油泵多為齒輪泵,它由主、從動齒輪、泵體等部分組成。機油泵經長期使用,油泵的主、從動齒輪的表面,主、從動軸與軸孔之間,以及齒輪的端面與泵殼之間的磨損,都會使油泵的間隙增大,減少供油量和降低供油壓力。
l)主、從動齒輪的側隙一般為0.08-0.2mm,當側隙大于0.75mm,并且側隙差大于0.1mm時,應更換主、從動齒輪。
2)主、從動齒輪端面的平面度公差,一般不大于0.05mm,如果大于0.05mm時,在修磨后,可以繼續使用。
3)齒輪端面與泵體或泵蓋的間隙一般為0.05-0.15mm,當間隙大于0.25mm時,可修磨泵體的端面的方法修復。當泵蓋工作面磨損凹痕深度大于0.05mm時,可修磨平為止,予以修復。
4)主、從動齒輪與泵體內壁的徑向間隙,一般為0.05-0.15mm,當間隙大于0.25mm時,應更換齒輪泵。
5)泵軸與泵殼的配合間隙,一般為0.03-0.08mm,當間隙大于0.16mm時,應更換機油泵。
6)檢查所有零件工作表面,所有毛刺可用油石修磨光。如齒上有缺口應更換新件。
3.對組裝后的機油泵的要求
1)機油泵用手轉動時,應靈活、無卡住現象。
2)機油泵裝到車上后,當發動機發動至正常溫度后,通過機油表和傳感器來檢查機油壓力、油壓應為0.21-0.42MPa。如果油壓過小或過大,可調節減壓閥的彈簧壓力,通過旋進或旋出來調節,并使壓力在0.35-0.42MPa時,減壓閥能開啟。
4.潤滑系統的組件的檢查與維修
1)發動機修理后、裝配前,必須清洗和疏通發動機的潤滑油道和油管,確保油道、油管內無油污和纖維物,以使潤滑油在油道、油管內暢通無阻。
2)吸油器的濾網是阻止機械雜質進入油泵和潤滑系統。它的主要故障是油管和濾網堵塞,影響正常的機油來源,以致引起燒損曲軸軸承、連桿軸承及凸輪軸軸承等。因此應定期對吸油器濾網進行檢查和清洗。
3)對機油濾清器的檢查和清洗。在每次更換新機油時,應清洗濾清器濾芯,可將濾芯放在煤油池中,轉動手柄或用硬毛刷刷洗,即可清潔濾片。清洗、檢查、修理和裝配好機油濾清器以后,應用0.4-0.5MPa的壓縮空氣通入機油濾清器內,并將機油濾清器浸在90%的煤油和10%的機械油的混合液中,試驗其密封性。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