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能源供過于求,能源價格持續低迷,未來能源供需形勢將可能會發生什么變化?能源結構將如何深度調整?研究判斷未來能源市場的供求狀況、能源價格走勢、能源結構變化等問題,對各國制定能源發展戰略及應對能源安全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興市場經濟體帶動能源需求持續增長
從2012年開始,世界能源需求呈現疲軟態勢,增速逐步放緩,2012、2013、2014和2015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增速分別為1.4%、2.0%、1.1%和1.0%,顯著低于之前10年2.7%的年均增速。
但是亞洲、南美洲和非洲等新興市場國家經濟仍有較大發展空間,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將不斷推進,人口規模持續擴大,未來將成為全球能源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從BP、IEA等權威能源機構的預測來看,盡管因為統計口徑及電力折一次能源方法不同導致對能源消費總量的判斷存在差異,但趨勢大體相同。作用已經初步顯現出來。
二、能源結構將發生顯著變化
到目前為止,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主體地位仍不可撼動,但其內部結構卻在不斷發生變化。但是受全球氣候變化、新技術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未來能源結構將會發生顯著變化。
未來受碳排放量制約,亞太地區的煤炭消費比重將會顯著降低,同時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將趨于上升。以中國為例,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預測,到2030年,煤炭消費占比大幅下降至49%,較2015年下降15個百分點;石油消費占比下降至17%,降幅不大;清潔能源合計(包括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占比達到34%,較2015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與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
三、能源供應更趨多極化、多元化
隨著頁巖油、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的興起,能源供應日趨多極化、多元化。受益于頁巖氣革命,美國、加拿大、巴西和委內瑞拉等美洲國家豐富的油氣資源得以開發利用。
可再生能源作為一種更加清潔的能源,在能源供應多元化發展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發電領域。
據IEA的預測,203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包括水力)將占全球發電量增長的一半,在全球發電總量中的占比將增加至31%,成為電力行業最主要的燃料。此外,歐盟將繼續引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但是到2035年,中國將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增幅最大的國家,超過歐盟和美國之和。綜上所述,能源供應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是大勢所趨。
四、能源貿易重心從大西洋盆地向亞太地區轉移
隨著能源供需格局的改變,世界能源貿易重心將從大西洋盆地向亞太地區轉移。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強勁的經濟增長推動能源需求快速增長,世界能源貿易中心將轉向亞太地區。
當前,僅中國和印度的石油進口量就已經達到12.6百萬桶/日,超過美國9.4百萬桶/日的進口量,直逼歐洲的13.6百萬桶/日。據IEA預測,到2035年,亞洲將成為全球石油貿易中心。
五、能源價格將逐步回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數據,石油價格在2016年達到34.8美元/桶歷史新低后,開始出現小幅上升,2020年石油價格將達到49.4美元/桶。
2020年以后,盡管日趨嚴格的碳排放政策增加了清潔能源對石油的替代,減少了對石油的需求,但受全球人口增長及新興市場國家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持續推進支撐,全球石油需求仍將保持增長,不過增幅逐漸放緩。
因此,綜合預計國際油價將保持上升趨勢,但平均回升速度較2016~2020年有所放緩,據IEA預測,在這之后的10幾年里,Brent原油期貨年均價格或升至80~120美元/桶。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