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行業最驚艷
在眾多參與“一帶一路”的化工子行業中,曾堅說:“輪胎行業成績較為突出,輪胎制造、天然橡膠種植、天然膠加工、模具制造與維修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等東南亞國家投資設廠。比如在泰國羅勇工業園初步建成了輪胎生產制造基地,既緩解了天然橡膠資源短缺的矛盾,又化解了美國對我國輪胎產品實施的‘雙反’貿易壁壘,獲得了良好效益。”
山東省橡膠行業協會會長張洪民介紹說:“輪胎企業走出國門建廠,主要集中在越南、泰國、印尼三國。玲瓏輪胎和森麒麟輪胎兩家企業已在泰國投資建廠,賽輪股份在越南建成輪胎生產線,奧戈瑞輪胎與印尼合資設廠。”
以石化、橡膠等為主營業務的中國萬達集團旗下的山東萬達寶通輪胎有限公司緊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去年出口額達15.22億元。萬達寶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借助“一帶一路”的機遇,實現了優質產能的走出去,達到了“買全球、賣全球”。
并購已風生水起
科爾尼全球合伙人李健在發布會上指出,中國已成為國際化工并購舞臺的佼佼者,交易量已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
的確,近兩年化工行業的并購案例密集出現。
就在這個月的5日,中國化工集團公司與瑞士農化和種子公司先正達共同宣布,先正達股東已接受中國化工的收購要約。截至5月4日主要約期結束,根據初步統計,接受要約的股票約占80.7%。這樁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中企海外并購項目即將塵埃落定。根據雙方于2016年2月達成的收購協議,兩家公司預計將于今年6月初完成交割程序。此前,中國化工已成功收購了法國、英國、以色列、意大利、德國等國數家行業領先企業。
去年,山東恒源石化集團收購了殼牌馬來西亞煉油有限公司51%的股權,這是我國地煉第一單海外并購案。恒源石化董事長王有德介紹說:“收購馬來西亞公司可以獲得海外銷售平臺、互補的業務、油源和成品油海外出口渠道。
據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石油化工行業國際產能合作企業聯盟秘書長龐廣廉介紹,國內聚氨酯產業領軍企業萬華集團成功收購匈牙利博蘇化學公司(BC公司),成為我國首個被西方主流媒體評為最佳重組交易的案例。目前,萬華在匈牙利又開始建設新的產業園區——中匈寶思德經貿園區,帶領更多的企業在歐洲開疆擴土。
走出去步伐加快
中國石油協會最新發布的《2017中國油氣產業發展與展望報告藍皮書》顯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經成為中國石油企業最重要的油氣合作區,其油氣投資和產量均占中國石油企業海外總投資和產量的50%以上,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執行近50個油氣合作項目。最具代表性的企業自然是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
中國石化已成為“一帶一路”國家最重要的合作企業,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油氣勘探開發、石油和煉化工程服務、原油、設備材料及石化產品貿易等領域開展了合作。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石化在“一帶一路”國家的上游領域擁有或參與項目18個,主要位于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緬甸、伊朗、敘利亞、沙特、也門、埃及、蒙古等國家。
中國石化集團董事長王玉普也于近日提出了中國石化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4322”合作構想,即“打造4大業務鏈條,構建3大戰略合作區,做強2大貿易平臺,打造2個創新中心”,旨在與沿線國家形成利長遠、惠民眾的可持續發展合作共贏模式。
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介紹,目前中國石油與“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進行50個項目合作,促進了相關國家的油氣供應和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他們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從西北、東北、西南和東部逐步建成了中亞、中俄、中緬及海上等4大油氣運輸通道,初步形成了聯通中外、貫穿惠及多國的油氣供應和市場網絡。
在“一帶一路”油氣合作中,中國石油充分考慮資源國政府、合作伙伴、當地社區的合理關系,努力建設雙贏、多贏的命運共同體;在促進就業、熱心公益、改善民生、環境保護等方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民心相通;公益事業的投入和發展幾乎涵蓋了所有項目所在國,200多萬人直接受益。
引進來成效初顯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不止是中國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成效也很顯著,外企對中國石化行業的投資信心更足。
3月中旬,年逾80的沙特阿拉伯王國國王薩勒曼來到北京,開啟其即位后的首次訪華之旅。訪華第一天,沙特就與中國簽署650億美元的合作大單。這無疑加深了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石油消費國之間的關系。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越來越多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落戶中國,他們通過示范效應向國內企業展示了其戰略全球性、資源共享性、技術內部化、生產本土化等跨國經營經驗,為國內進行海外投資的企業提供了國際經驗。
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AICM)理事會副主席、卡博特公司資深副總裁朱戟表示,幾年前,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并購主要考慮的是市場的份額或者市場地位。但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目前跨國化企會更多考慮并購企業在環保、法規方面是否合規。此外,跨國公司近來在華越來越重視創新方面的投資。
液化空氣集團亞太執行副總裁范紹輝持相近的觀點。他認為在中國進行創新方面的投資時,必須與中國政府以及企業有更多的合作,同時還要加強與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將更注重培養當地人才。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