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成品油出口配額數量大增,但地方煉廠此次依舊被排擠在外。
據了解,獲得第三批出口配額的單位全部集中在主營煉廠,其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桶油所占比例較大,占據了總配額的92%;而中化泉州本次獲得70萬噸的成品油配額,占據總配額接近8%。
2016年,地方煉廠開始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更多油品資訊油品信息調油技術請關注公眾號油品圈。根據卓創資訊的統計,2016年地煉總共獲得出口配額共計151.5萬噸(包括汽油、柴油、石腦油),不過年內實際出口量僅為75.236萬噸,占配額的49.66%。
但是,從2017年起,地方煉廠就被排擠在成品油出口配額的大門之外,資源得在國內消化,截至2016年,地方煉廠成品油產量可達6280萬噸,環比增加35.8%。
地煉繼續與出口配額無緣,一定程度上將會加劇地煉與主營煉廠在國內市場的競爭。隨著國內成品油上千萬噸的煉油裝置陸續投產,這些項目不僅僅局限于主營煉廠,地煉大型煉化項目開始與主營展開強有力的競爭,市場資源逐步趨于飽和,過剩狀態凸顯。
而從數據上來看,這種過剩的局面還在加劇。
2017年1月份-4月份,汽油與柴油產量同比增長1.7%與2.1%。但消費量卻首次呈現負增長,資源過剩嚴重導致年內成品油行情持續清淡。
目前而言,供應方面,國內依然有大煉油項目上馬,資源供應或將繼續增加,需求方面,新能源雨后春筍般的發展或抑制汽油、柴油的需求,故而成品油需求或難有大幅提升。在此條件下,地方煉廠依舊無法操作成品油出口,國內競爭局面將繼續加劇。后期地方煉廠資源短期內或只能在國內消化,后期競爭或更加激烈。
隨著國內資源過剩的不斷加劇,后期成品油出口配額或將繼續增加,但地方煉廠何時能分到出口的一杯羹,仍是一個未知數。
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來,主營單位為了降低成本,都會按計劃安排外采訂單,向地方煉廠采購汽柴油資源。但是,中石化自6月份開始,基本停止外采汽油。
據中石化內部人員透露,目前成品油的庫存比較高,停止外采或是為了加快排庫速度。
2017年一季度中石化、中石油旗下的加油站銷量首次出現下滑, 銷售壓力驟增,這也是4月份以來中石化發動加油站降價潮的原因之一。
中石化汽油零售、批發量雙雙下滑,而產量仍維持在高位水平,供需失衡狀態下,直接導致庫存明顯攀升。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