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營聯合石化有限責任公司舉辦增資擴股簽約儀式,齊魯交通服務開發有限公司(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所屬全資子公司)注資10億元入股,占股40%,成為東營聯合石化大股東,華聯石化占股37.6%退居第二。自2016年四季度起,地煉迎來新一輪的并購重組潮。與過去傳統的國有油企滲透并購地煉不同的是,本輪地煉并購的操盤者更多的是業外資本。2016年10月,山東菏澤東明石化通過公開競價方式參與重組高青宏遠石化,是本輪地煉產業重組唯一的圈內交易。而其他的數例操作,其投資方均為業外資本或從未涉足石油煉制環節的油氣資本。這表明,在新的政策環境下,煉油行業市場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這將促進國內煉油行業形成更充分的市場競爭。
從地煉企業并購的歷史來看,大體可分為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早期的“資源換市場”模式,自中國海油收購濱州中海瀝青開始,到中化集團收購濰坊弘潤石化,中國海油、中國化工集團、中化集團等央企紛紛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整合優質地煉資源,以低成本進入成品油市場,其中中化工集團更是一舉囊括了正和、華星、昌邑、安邦、藍星、長城等多家煉廠。被收購地煉因此獲得了相較其他獨立煉廠更穩定的原料資源以及資金支持。
第二種則是資本市場對地方煉廠的選擇性抄底。在低油價期間,諸多獨立煉廠受限于資金、油源等因素,加之市場競爭性增大,企業運營舉步維艱甚至宣告破產,在此階段民間資本趁機收購地煉資產,如中谷石化全資收購珠海寶塔石化,中國海外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及新華錦集團參與重組日照石大科技,央企控股企業德成實業重組天宏新能源,中天能源收購金石瀝青股權等,近期引人注目的是齊魯交通巨資入股東營聯合石化成為大股東。
兩個階段的并購潮具備鮮明的時代印記。1998~2008年期間,是我國成品油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但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市場失控導致煉油企業惡性膨脹、同質化嚴重、產品品質良莠不齊,針對這些情況,國家進行了國有兩大石油石化集團的重組,并主導了油價形成機制改革,加強了對石油流通領域的控制,加強了對終端銷售的控制,取締了大量的小煉油、土煉油項目,整飭了流通領域成品油市場秩序。油源被鎖住,地方煉廠的生命線被掐,依附國企成為夾縫生存的被動選擇。
而低油價時期業外資本抄底地煉資源,主要是在煉化市場化改革背景下發生的。管理層政策松綁,原油進口相關權限逐步放開。自2015年7月山東東明石化第一次得到進口原油使用配額,我國地煉迅速成長為世界石油市場的一股新勢力,對世界原油貿易以及衍生品交易都產生了巨大影響。我國油氣改革的進程仍在繼續,原油期貨已經進入上市倒計時階段,越來越多的境內資本開始試圖以地煉為載體進入油氣領域,攫取改革紅利。而相應資本的注入將促進國內成品油產業的充分市場化,這對進一步打破我國成品油市場壟斷,推進成品油市場化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國內市場的內部并購,受世界煉化重心向亞太偏移以及我國成品油市場化推進的影響,更多的世界石油巨頭將注意力轉向亞太市場,尤其是我國市場。隨著我國油氣領域改革的推進,地煉對境外資本的吸引力也大大增強。如今境外石油石化資本已經開始把合作對象向地煉延伸。2015年3月,卡塔爾石油公司注資50億美元收購山東東明石化集團49%權益;2016年二季度,沙特阿美首度對我國地方煉廠出售現貨原油,而在此之前沙特阿美僅向中國石化、中國石油提供長約形式的合作。最近,沙特阿美與我國北方工業達成煉化基地合作協議,將在遼寧省建立煉油能力達到1500萬噸/年的煉油基地。我國煉油行業的多元化競爭格局增長加速形成。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