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情形已經發生改變: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企在科威特執行各類工程承包項目64個,涉及油田服務、勘探、煉化、住房、基礎設施、電信等領域,合同總金額137億美元。
中國石油企業進入科威特市場,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在沙漠中工作生活,中國石油工人又面臨著怎樣的環境挑戰?讓我們走進位于科威特南部艾哈麥迪省的布爾干油田,從中尋找線索和答案。
用拼搏創造業績 帶動中國石油裝備走向世界
時至中午,地處沙漠地帶的布爾干油田氣溫達到近50攝氏度,地表溫度更是高達70攝氏度。翻滾的熱浪挑戰著人類生存的極限。四周除了零星的幾匹駱駝,很少見到其他動物。
中石化國際石油工程公司中標的石油鉆井項目就分布于此。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從“單槍匹馬”打入科威特市場,逐漸打破歐美公司對鉆井裝備的壟斷,到目前已成為在科威特最大的鉆井承包商,中國石油企業靠實力贏得市場,用拼搏創造非凡的業績,為科威特石油增產作出突出貢獻。
2008年,正值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石化國際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總經理張從邦帶領三人團隊開辟科威特市場。“初到科威特,科方對我們并不熱情,對中國人能否高質量完成項目表示懷疑,我當時就想,一定要闖出一番天地,為中國石油企業正名!”張從邦坦言。
張從邦和他的團隊首先做的是深入沙漠地區,了解競爭對手。通過分析,他們發現中國公司與國際知名鉆井公司相比,有價格優勢;與當地鉆井公司相比,有技術優勢。
經過充分準備和縝密測算,2009年4月,在激烈的投標競爭中,憑借0.2%的報價優勢,中國公司拿下價值8.6億美元15部鉆機的鉆井合同,一舉進入科威特市場。
張從邦回憶,當時白天黑夜連軸轉,沒有時間做飯,多數時候只能簡單煮點面條。
此前,中東鉆井市場一直是歐美裝備的天下,包括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在內的業主都要求鉆井承包商統一配備歐美設備,對頂驅、封井器等關鍵設備的要求就更加嚴格。在這樣的情況下,為推動中國設備走出去,張從邦帶領團隊一方面主動與國內廠家聯系,了解國內設備的技術優勢,幫助國內廠家建立和完善與國際接軌的質量控制體系,另一方面,帶著國產設備的技術參數和數據同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各個管理層級進行技術交流與推介,并邀請科方前往中國多家設備制造廠,實地了解“中國制造”的實力與水平。張從邦說:“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同意先以‘試用’的名義引入封井器等中國設備,最終,質優價廉的中國設備得到科方認可。”
據介紹,目前科威特市場引入中國國產設備超過43億元,設備配套國產化接近100%,不僅支持了中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帶動中國石油裝備走向世界,更一舉打破了歐美設備在中東地區的壟斷。
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副總裁阿亞德·阿坎達理表示,“中國制造業已經具備優良的現代行業標準,通過運用這些機械和設備,我們的石油生產得以加速。”
“每天從鉆井現場回到生活區,滿身沙子就像出土文物一樣”
在鉆井現場工作必須佩戴安全帽和墨鏡,全身披上厚工服,腳上穿著厚工鞋,在風沙天氣里還要戴上面部護巾。
在科威特與伊拉克邊境附近的282井隊,井隊長徐建雄正在指揮工人們進行鉆井作業。氣溫高達47攝氏度。徐建雄卻說:“這算是涼快的,未來兩個月,最高氣溫會達到55攝氏度以上。”徐建雄2015年1月來到科威特,由于長時間在戶外工作,這位80后的湖南小伙子與同齡人相比顯得蒼老許多。
拿出隨身攜帶的一瓶330毫升的礦泉水,徐建雄說:“這樣的水,我們每天至少需要喝上20瓶,由于出汗太多,幾乎都不需要上廁所。”這樣的工作環境對于人體健康非常不利,上次回國休假,他就查出了腎結石。對此徐建雄并沒有怨言,“既然選擇成為一名石油工人,我就一定要把工作做好!”
沙塵暴也是對施工的嚴峻考驗??仆氐慕^大部分國土都被沙漠所覆蓋,進入沙塵暴季節后,大風幾乎每天都席卷著遮天蔽日的黃沙,令人感到窒息和絕望。在極端的風沙天氣下,大部分作業只能暫停,但在一些關鍵的生產崗位,還是有工人堅持工作。282井隊的工人譚橙說:“每天從鉆井現場回到生活區,滿身沙子就像出土文物一樣,抖抖衣服,掉落的沙子足有二三兩。”
中國鉆井工人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全副武裝”作業
中企的技術實力 為科威特實現國家戰略提供支撐
2014年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全球石油工程服務市場遭遇嚴酷的寒冬。中石化國際石油工程公司科威特分公司逆勢而上,在國際競標中再次拿到了11.5億美元鉆井合同,創中石化海外鉆井最大年度新簽紀錄,并一躍成為科威特最大的鉆井承包商。目前科威特分公司擁有鉆機53部,占據了科威特鉆井市場45%以上的份額。
科威特雖然石油儲量豐富,但基礎工業薄弱,缺乏專業技術人才,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一直想提升石油產量卻力不從心。為了將石油財富轉化為工業資本,促進經濟發展,科威特政府專門制定了2020年石油日產400萬桶并穩產到2030年的戰略目標。中國石化隊伍的到來,為科威特實現國家戰略提供了巨大的現實支撐。
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鉆機啟動累計提前4249個鉆機日,相當于為科威特國家石油公司額外作業100多口生產井,每日增產原油20萬桶;至2016年底,累計完成鉆井737口,修井2742口,平均每口井比設計建井周期提前3至5天,這意味著每天增產原油30萬桶。為科威特額外作業200口生產井,又相當于每日增產原油30萬桶。
從當初的三人團隊到如今當地最大的鉆井服務商,中石化旗下勝利、中原、華北、西南和華東共5家地區公司的53支隊伍,中外3000多名員工在科威特辛勤工作。至2017年一季度,累計新簽合同額30.11億美元,成為中科合作的標志性項目。
中國駐科威特大使王鏑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科威特位于絲綢之路上聯通東西的重要節點,是最早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并簽署相關合作文件的國家,是中國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伙伴。“未來中科兩國將以共建‘一帶一路’和產能合作為契機,不斷培育經貿合作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加強雙方在油氣、能源、金融投資、科技等領域的合作,讓合作成果更好地惠及兩國人民。”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