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受多重利好影響,國際油價大幅以“五連陽”完美收官,漲幅逾8%。本周首個交易日,國際油價延續上漲態勢,并創兩個月以來的新高。
7月31日,亞市早盤,NYMEX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CrudeOilWTI)9月合約接近50美元關口,ICE布倫特10月原油期貨在52美元上方持續上攻,表現強勁。
對于后期走勢,看空者寡,看多者眾。據彭博社7月28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41位交易員與分析師中,24人(59%)看多,7人(17%)看空,10人(24%)看平。
國際油價上漲對中國經濟有哪些影響?
首先,國際油價“六連陽”,再一次推動國內原油變化率正值拉寬。據媒體報道,受近期國際油價上漲的影響,國內油庫是一天一個價,多地油庫出現缺油現象。截至7月31日,國內原油變化率為3.69%,對應汽油、柴油上調127元一噸左右,國內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將在本周五,也就是8月4日24時開啟。如無意外,本輪成品油價格或小幅上調,成為年內第六次上調。上次調價是今年的7月21日24時,國內汽、柴油每噸均上調75元。該次調整是2017年國內油價的第5次上調,此前國內油價已經歷六次下調,四次上調及三次擱淺。
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可謂是我國成品油調價的風向標。我國《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調價生效時間為調價發布日24時。當調價幅度低于每噸50元時,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
其次,成品油價格上漲,對汽車市場持續增長可能造成不利因素,或抑制汽車消費。雖然此次從短期來看,影響不大,但就長期而言,將對我國汽車行業造成較大沖擊。汽車使用的燃料油是從石油中提取出來的,石油價格的上漲必然會帶來燃料油價格的上漲。而汽車與汽油的關系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是互補性非常強的產品,即一種產品的價格上升必然會帶來另外一種產品(互補性產品)需求量的減少。因此,受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的影響,國內石油價格一路攀升,從而使近年來高速增長的中國汽車行業受到較大的沖擊,造成我國汽車行業在長期和短期內受到不同的影響。
第三,我國原油進口價格隨著國際原油期貨市場的價格而發生變化,國際原油期貨價格通過國際貿易途徑傳導到我國進口商品價格中,進而對我國經濟產生影響。當國外油價上漲時,我國進貨成本升高,導致我國輸入性膨脹,基礎產品價格上漲。
當前,我國不僅是世界原油生產國,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生產原油399.9萬桶/天,占世界原油產量的4.3%,是世界第八大原油生產國;中國原油消費量為1238.1萬桶/天,占世界消費量的12.8%,是世界第二大原油消費國。
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生產原油19771萬噸,進口原油3.81億噸,出口294萬噸,原油表觀消費量5.56億噸,對外依存度突破65%。
相比我國原油的巨大需求,我國原油產出早已跟不上需求的增長。為了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彌補原油缺口,我國1993年開始從國外進口原油。我國原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產油國、俄羅斯及前蘇聯地區、非洲的產油國和地區。據海關總署公布的信息,2016年進口原油3.81億噸,同比增長13.6%。2016年我國從中東地區進口的原油占總進口量的近50%,中東地區是我國原油進口的最主要來源,因此,上海能源交易中心(能源中心)在原油期貨標的物的選取上,也是選擇了自中東進口的最大量中質含硫原油。據了解,我國從中東原油進口的基準價主要參考普氏阿曼/迪拜均價的平均價,從西非國家原油進口參照布倫特。
目前,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過65%,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30%,并且還存在繼續走高的趨勢。隨著我國原油需求對國外原油市場的依賴與日俱增,我國原油進口價格深受國際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價格的影響。
在此背景下,我國應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進原油國家戰略儲備設施建設,同時增加企業商業儲備設施建設力度,增強原油商業儲存能力,降低國際能源市場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此外,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領域合作,豐富我國能源進口來源,應對復雜能源地緣形勢。
另外,隨著國際能源結構的日趨變化,還應實現進口能源的多元化。比如加大對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進口比重。作為低碳能源,與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相比,天然氣更加清潔高效;與可再生能源相比,天然氣供應更加穩定,模式更加成熟。
今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呈現爆發式增長。國家發改委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114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2%。另據國際能源署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90%來自發展中國家,其中中國占到40%。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