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包括巴斯夫、科思創、陶氏化學、伊士曼及瓦克化學等在內的多家跨國化工巨頭發布了二季度財報及半年報。數據顯示,受下游業務復蘇、原油價格穩定影響,各公司皆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市場全線回暖
2017年第二季,陶氏化學銷售額增至138億美元,排除并購交易影響,其增幅達3%,產品售價也上漲了5%,公司經營性EBITDA增長12%(即2.95億美元)。
全球最大的聚合物公司科思創財報則顯示,上半年核心業務的銷量及售價同比上漲3.5%、14.4%,銷售額達70.84億歐元、同比上漲20.8%;EBITDA增長了61.3%至16.94億歐元,這主要得益于聚氨酯等業務利潤的增長。此外,科思創的自由經營現金流也大漲68.8%至5.30億歐元。
其中,科思創的二季度銷售額明顯上升了17%至34.98億歐元,“在30多億歐元的銷售額中,15.3%的動因來自于產品售價的提升。”財報提及,二季度的自由經營現金流達3.19億歐元,較去年同季度上漲34.6%。同時,公司在該季度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凈利分別同比勁增了56.5%和110.4%。
而總部位于德國的巴斯夫公司在上季度也實現了收益的攀升:銷售額為163億歐元、同比增長12%,EBITDA達23億歐元(同比增長32%),運營現金為30億歐元,自由現金流增長了59%即21億歐元。瓦克化學則在同期實現了12.2億歐元的銷售額,與上年同比增長2%,EBITDA為2.53億歐元,比上一季度增長11%。該公司的凈利潤為6100萬歐元,凈現金流量有顯著盈余,為9400萬歐元。伊士曼化工在同季度的銷售收入為24.19億美元,營業收益4.2億美元,同比去年也都有較大增長。
下游業務復蘇
為何化工行業出現了全面反彈?
陶氏化學董事長兼CEO利偉誠(Andrew Liveris)表示:“全球經濟逐漸活躍,制造業、投資和貿易都展現了顯著的優勢。”多家公司也同意上述觀點:化工品的下游業務如汽車、基礎設施、消費者護理、電子和農業等正全線回升。
陶氏化學也表示,一方面,公司經營性EBITDA增長的原因是受益于道康寧有機硅這一業務;另一方面,產品銷售收入及銷量的上揚,也充分抵消了原材料成本升高、Sadara和美國墨西哥灣沿岸工廠的試運行、投運成本、計劃維護支出所帶來的影響。而一部分類似炭黑這樣受國際油價沖擊較大的業務,在該公司的銷售額占比中逐步降低。
巴斯夫也提到,匯率因素為其發展帶來了正面影響,歐元匯率在2017年上半年的6個月里漲幅超10%,二季度內增幅為8%左右。科思創也分析稱,聚氨酯業務的銷售量同比略有下降,但由于需求較高且整體市場供應不足,導致利潤率上升很快。因此科思創決定今年3月將西班牙塔拉戈納(Tarragona)工廠用來繼續生產聚氨酯。
第二季度,瓦克的有機硅、聚合物等產品銷量同比顯著提高,這部分收益彌補了其他產品售價下降所產生的損失。鑒于客戶對瓦克有機硅產品需求的強勁,瓦克已上調了該部門的預測值,利潤預期也將再次提升。
整體來看全球原油市場的走高,也為化工業務的回升帶來了裨益。2016年7月油價曾暴跌至40美元每桶,隨后攀升至50美元。雖然今年油價略有波動,但近3個月以來油價依然維持在45美元~50美元每桶之間。據記者從WIND資訊查詢到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2日,國際油價NYMEX的收盤報于49.06美元,下跌2.19%。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表示,“今年化工產業的整體反彈,主要還是因為去年的業績太差了。去年可以說是石油化工最糟糕的一年,所以今年的各個公司的銷售額、產品銷量肯定是上漲的。”
未來可期
基于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各化工公司給出了良好預期。
巴斯夫歐洲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博凱慈就表示:“我們預計,2017年全年的銷售額增幅至少6%。”伊士曼公司的董事長兼CEO Mark Costa表示:“2017年,調整后的每股盈利增長將達10-12%,高于2016年8-12%的增長目標。”
瓦克化學的總裁兼CEO魯道夫·施陶迪格博士也表示:“今年前6個月的業績表明,我們有望實現全年目標。尤其是瓦克的有機硅、聚合物客戶需求繼續保持強勁。”
科思創在財報中也預測,自由經營現金流方面,將顯著高于過去三年的平均水平;資本回報率及EBITDA也將大幅超越2016年水平。
此外科思創也判斷,“全球經濟發展勢頭積極良好,預計2017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增速高于2016年。”巴斯夫對基本經濟環境的展望則顯得審慎樂觀。一旦油價和美元匯率比原先預期的低,那么都將對巴斯夫的收益產生負面影響。
林伯強說道,“國際油價朝上走的可能性也較大。未來,化工價格的走勢與油價、供需有關系.所以,如果油價上升,下游的各類化工品價格也會持續上漲。但整體而言,化工這個行業還是產能過剩的,短期內大幅度的上漲也很難。”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