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正逐步遠離暴跌時代,石油行業的全新回暖周期正在開啟。
國際油價接下來是漲還是跌,牽動著石油行業每個從業者的心。而石油市場逐步走向平衡、國際油價走向穩定的重大跡象出現了。
50美元成國際油價地板價
在8月4日,BHGE發布的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再次減少1座,為最近6周以來第三次出現下降。這表明,令國際油價擔憂的美國頁巖油開采熱,正在降溫。
路透社近日發表能源分析師John Kemp撰文稱,根據目前種種情況分析,美國頁巖油的盈虧平衡點在50美元/桶左右。
從美國各大頁巖油商最新公布的業績報告看,在2017年第二季度有15%的頁巖油氣公司出現虧損,其虧損總額達到4.7億美元。在第二季度,WTI原油的平均價格位于48美元/桶左右。
而在2016同期,其虧損幅度高達74億美元。在采取一系列的降本增效措施后,頁巖油商的經營業績大幅好轉。但對于究竟在多高的油價下,頁巖油商才能實現盈虧平衡,這一問題一直存在巨大爭議。
不少頁巖油商聲稱,即便在50美元/桶甚至40美元/桶以下,也能實現盈利。不過這一盈虧平衡點是否是涵蓋油田開發的全周期成本,事實上并不明確。
美國知名頁巖油生產商、大陸資源公司CEO Harold Hamm倒是明確表示,油價必須在50美元/桶以上美國石油開采才可持續。大陸資源公司主要在美國北達科州及俄克拉荷馬州從事頁巖油開發。Harold Hamm前不久在電視講話上表示,油價低于40美元/桶,美國的鉆機活躍數將會下降。
美國二疊紀盆地在低油價下的開采熱震驚全球,但與此同時不可忽視的是,美國除了二疊紀盆地以外的石油開采區,對于目前的油價依舊承壓。
Kemp指出,就2014~2017年美國石油活躍鉆井數同油價的波動關系進行經驗分析,美國石油開采業整體需要50美元/桶以上的油價才能實現盈利。
在前幾周,WTI降到了43美元/桶的低位,隨后美國的活躍石油鉆機數便出現了下降。在近幾周時間當中,很多頁巖油生產商也宣布,在2017年下半年將減少資本支出以應對油價。
油價過低,OPEC也無法忍受
在前段時間,卡塔爾外交危機、美國頁巖油增產,一度引發了石油市場對OPEC減產協議夭折的擔憂。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一旦OPEC撕毀協議,油價有重回30美元/桶的風險。
在過去幾個月中,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顯示,有不少承諾減產的石油生產大國存在“作弊行為”,并沒有如約減產。例如在6月份,阿聯酋的減產量只有其承諾的60%,伊拉克石油產量只減少其承諾的29%,而哈薩克斯坦不僅沒有減產還增加了產量。
但就OPEC的近期動向看,OPEC整體表現出對減產的決心。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在上月表示,將對作弊的石油生產國進一步施壓。
OPEC近日在其官網上發布消息稱,OPEC各成員國表達了對減產監測系統的全力支持,以實現一致行動的目標。
OPEC還稱,伊拉克、阿聯酋、哈薩克斯坦這些延遲執行減產的石油產量大國,都已承諾會將減產協議執行到底。
近日,沙特能源部長法利赫稱,對伊拉克對減產的執行率表示滿意,近期伊拉克減少石油出口量的力度相當大。
OPEC對減產協議流露出如此大的決心,并非沒有原因。因為減產協議的帶頭國沙特,如今面臨著極大經濟考驗。
據沙特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沙特的GDP在今年第一季度出現了自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負增長。從今年的1~3月,沙特的GDP同比出現了0.5%的收縮,其中石油部門的產值收縮了2.3%,沙特非石油公共部門的產值也縮減了0.1%。
如果這一狀態持續下去,中東第一大石油土豪國很可能成為歷史。同時,即將進行IPO的沙特阿美也需要高油價的支撐。這一系列現實因素,讓沙特只能采取措施維穩甚至刺激油價上漲。
據彭博社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為履行減少出口、化解全球供應過量的承諾,沙特已經降低了下月對世界最大石油市場部分買家的原油銷量。這一銷量的下調總計規模達到100萬桶,牽涉到南亞和東南亞市場。
路透社也稱,沙特阿美將把9月份對全球的日均原油出口削減至少52萬桶,對亞洲的供應則至多削減10%。
在2016年年初,國際油價曾跌破30美元/桶。但就目前來看,不管是OPEC還是美國頁巖油商,在低于50美元/桶的油價之下,都難以長期為繼。
在中短期內,如果沒有特大意外事件爆發,基本可以確定50美元是石油的地板價。未來很難再出現油價大幅暴跌的情況。
石油業進入全新回暖周期
盡管價格暴跌正在遠離石油,但在當前的油價水平下,石油未來還是一個可長期存在的行業嗎?
目前也有跡象表明,整個石油行業正進入新一輪發展周期,未來仍然將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長期行業。石油業的回暖并不完全取決于油價的大幅上漲。
在2017年上半年,國內外石油公司業績普遍出現回暖。一方面國際油價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另一方面各大石油公司對經營策略的調整也初見成效。
在7月底,中國石油發布業績預告稱,根據市場情況優化生產運營,加強產煉運銷儲貿綜合平衡,深入開展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嚴控投資和成本費用,公司上半年凈利潤預計達到90~110億元,同比大增超過16倍。
殼牌、BP、道達爾、雪佛龍等幾家國際石油巨頭,在2017年上半年也全部實現了盈利。其中BP和雪佛龍更是實現了扭虧為盈。
BP的CEO戴德力還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公司所有業務都實現了盈利。而且已將盈虧平衡點降至47美元/桶,未來5年還有目標將這一數字降到40美元/桶之下。
很顯然,盡管國際油價沒有實現大幅暴漲,但全球主要石油公司卻已經實現盈利,進入了可持續發展狀態。
在油價100美元/桶之上的幾年時間中,不少石油公司開展了一些高成本石油項目,因此在油價暴跌后陷入困境,付出不少代價。但在油價下跌之后,投資者逐步遠離成本過高石油項目,并采取多種措施降本增效,扭轉了虧損局面。
對于石油來講,100美元/桶的油價或許才是個意外,在經歷一番調整之后,整個行業逐步回到了其應有狀態。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