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石油大亨”這一群體似乎已被人忘卻。盡管國際油價低迷依舊,但在中國卻可能誕生新一批石油大亨,因為在中國油氣行業內,一個數十年一遇的行業爆發期正在來臨。
2017年6月,路透社發布消息稱,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以下簡稱“俄油”)擬將對中國的石油年出口量從1000萬噸增加到1800萬噸。路透社稱,有三處來源確認了這一消息。
據悉,由于俄羅斯已加入限產協議,這意味著俄油對歐洲的石油出口量將減少。多年來,歐洲一直是俄羅斯石油出口的核心區域。這一轉變也意味著,俄羅斯的石油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轉變。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正在成為俄羅斯的新一代石油戰略重心。而中國企業有史以來的第二次海外油氣市場淘金熱,極可能由此開啟。一群新的中國石油大亨,將誕生在這一浪潮之中。
中國企業第一次海外油氣淘金熱
在1993年左右,中國從一個石油自給自足的國家變成一個石油凈進口國。以中石油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尋找海外油氣資源。中石油1993年率先進入南美的秘魯試水海外油田開發,取得成功。隨后的20多年時間中,在蘇丹、伊拉克、哈薩克斯坦等國取得諸多突破。中石化、中石油如今躋身世界一流,分列全球最大公開石油公司第一、第二,國際業務可謂功不可沒。目前,中石油海外年油氣當量產量占其總年產量30%,中石化海外年油氣當量產量占其總年產量44%。
與此同時,還有一大批中國企業在彼時因為走出國門,實現了業務的跨越式發展。例如中國的第四大石油央企中化集團,在2002年成立了勘探開發有限公司,開始在海外從事油氣勘探開發業務,如今權益內2P剩余可采油氣儲量超過10億桶油當量;北方工業公司旗下的振華石油,在2003年成立,次年就獲得哈薩克斯坦的油田權益,如今在6個國家運營11個油氣勘探開發區塊,擁有地質儲量12.9億噸,在產油田年作業產量近千萬噸。
一些中國民營企業,也因為緊跟大型國有石油企業打入海外市場,隨后實現了企業的飛速發展。例如國內知名的油服企業安東油田服務集團,在2008年成立安東石油國際公司,到2015年,其海外業務年營收超過了其總年營收的50%,在2017年上半年更是依靠海外業務實現了扭虧為盈;來自上海的中曼石油公司,得益于海外油氣業務的良好業績,甚至在油價低迷的2017年實現了上市。可以看出來,在過去的20多年時間中,正是由于把握住了國際化發展機遇,一大批中國企業因此實現了壯大。而在20多年后的今天,同樣的機遇再一次擺在了中國企業的面前。
俄羅斯將成第二個中東中亞
就海外業務而言,中國企業的油氣業務幾乎已遍布世界,不管是中東、非洲還是歐洲、北美,都有中國企業的足跡。但南美、中東、中亞、非洲等地區由于技術力量薄弱和資金的匱乏,率先成為了中國企業海外闖蕩的目標。尤其中亞和中東兩個地區,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毗鄰中國,成為了中國企業外闖過程中業務開展最成功的兩個地區。
例如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中石油累產的原油已經高達3億噸,在世界第四大天然氣儲量國土庫曼斯坦,中石油也已成為主要作業者;在中東的科威特,中企已經成為該國最大的鉆井承包商;在沙特、伊拉克、伊朗等國,中國的油氣技術服務公司、工程建設公司,也已成為該地區的常客。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石油年產量目前居世界第三,天然氣年產量居世界第二,油氣開采、貿易活動極為活躍,加之地理位置的鄰近,對中國企業而言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但遺憾的是,在過去20多年時間中,俄羅斯的石油企業和中國企業卻極少合作。
一旦俄羅斯油氣市場向中國全面敞開,海量商機的涌現無疑將再次成就一批中國企業,新一代的中國石油大亨將由此誕生。而世界格局的變化,正在讓俄羅斯成為中國企業的第二個中東中亞。
俄羅斯硬傷成中國企業突破口
自2014年起,由于受到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的融資渠道被切斷。與此同時,由于國際油價的暴跌,令俄羅斯經濟苦不堪言。據俄羅斯前財長庫德林的計算,2009~2014年,俄羅斯GDP增長率與國際石油價格的相關系數達到0.98。國際油價走勢,幾乎成為俄羅斯經濟前景的“命門”所在。
到2017年,這一狀況不但沒有改善,反而在加速惡化。今年6月,歐盟宣布延長對俄羅斯的制裁;7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對俄新的制裁法案,不僅收緊了現有制裁措施,還擴大了制裁范圍。在油氣領域,融貸款期限和向俄提供設備與技術的限制變得更為嚴苛;禁止或限制美國公司參與俄主要石油公司的頁巖油、極地大陸架和深水油田項目的范圍從俄境內擴展到境外;制裁項目甚至擴大到出口油氣管道項目,限制向參與這些項目的公司提供產品、技術及貸款。
埃克森美孚、殼牌等多家國際石油巨頭的在俄項目,也因此陷入停滯。例如在2017年4月,埃克森美孚向美國財政部申請美國對俄羅斯制裁的豁免權,以重啟集團與俄羅斯國家油公司設合資企業的計劃,結果卻被否定。為了應對經濟危機,俄羅斯實施了“向東看”戰略,加大了對俄羅斯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的開發,以實現進口替代項目的推進。在此過程中,同亞洲國家的合作也愈加密切。俄羅斯大型油氣公司的債務比率相對較高,諸多大項目主要依靠外部融資。但由于投資的極度匱乏,讓俄羅斯諸多項目難以實現推進。據悉,海外對俄羅斯直接投資從2013年的690億美元劇烈下降至2015年的68億美元。
另一方面,就俄羅斯國家內部而言,油氣行業賦稅過重、政策壁壘高,難以吸引投資,這在過去曾被眾多中國企業所詬病。但這一狀況也在逐步改善中,為了吸引外部投資,俄政府甚至已在開啟經濟改革。
據悉,在2017年9月俄政府已通過新的稅務法律草案,將于近期提交,有望在年底通過并于明年開始實施。投資短缺成為了俄羅斯油氣項目的一大硬傷,但另一方面卻成為了中國企業進軍俄油氣產業的一大入口。在這樣的環境下,中俄兩國的油氣合作實際上已經有了實質性加速。
中國企業的俄羅斯淘金時代
在2017年4月,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拿下俄羅斯阿穆爾天然氣處理廠非專利裝置EPC總承包項目,涉資高達25.2億美元,創造了歷史性記錄。中石化煉化工程今年6月簽約了在俄羅斯的首個EPC合同。
在9月,中國華信宣布了90億美元收購俄油股份消息,實現了中國油企在俄前所未有的突破。而這一局面可能僅僅是個開始。據統計,在2016年,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一大原油進口來源國。在當前全球原油供應過剩的環境下,中國是為數不多石油消費量仍處于大量增長階段的國家。俄羅斯很難再找到一個油氣需求增長穩定、且需求量大的買家。在地理位置上,中俄兩國相鄰,目前已有多條原油、天然氣跨國管道,LNG通過海運也極為便利。在2017年9月20日的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俄方主席德沃爾科維奇表示,俄方愿同中方一道,進一步加強包括能源領域在內的全方位合作,推動雙邊貿易和投資合作穩步發展。
除了像中石油、中國華信這樣的大型企業,其他中小型能源公司、技術服務公司、裝備公司亦將在俄羅斯迎來機遇。中國企業在海外闖蕩多年,累積了一定經驗技術、建立了獨特的優勢,也得到了俄方油氣公司的認可。
例如北京燃氣在2017年就以11億美元完成了對俄羅斯上喬納斯科石油天然氣公司20%股權收購,拿下上游油氣田權益;中曼石油曾在伊拉克拿下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Gazprom)的項目,并在2016年從中獲取了高達13億元人民幣的營收。這一類中國公司有實力,未來也極有可能打入俄羅斯市場。
一個強力油氣買家和賣家的聯合。20多年前,中國企業在中東中亞油氣市場創造的輝煌,極有可能在俄羅斯重現。無論是在油氣勘探開發、煉化、工程技術服務、能源深加工等方面,中俄兩國企業的合作都還存在很大空白。隨著俄羅斯油氣市場的逐步打開,一批新的中國石油大亨或誕生在俄羅斯。
中國企業進軍俄羅斯油氣市場如何規避風險、是否有捷徑可尋?點擊以下鏈接您可尋找到答案:繼中石油和中國華信之后,這些中國企業也正謀劃進軍俄羅斯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