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因油價大漲而賺得盆滿缽滿的煉油行業迎來新考驗。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十部委印發《關于對煉油領域嚴重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開展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直指當前煉油行業經營亂象。山東多位地煉人士表示,嘗到甜頭之后的苦日子可能就要來了。
《通知》明確,此次整治對象為:以原油、燃料油為主要生產原料,通過加工煉制生產汽油、柴油等石油產品的,在產能建設、安全、環保、節能、質量、稅收、經營等方面存在嚴重違法違規和失信行為的市場主體。整治內容包括: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目錄而擅自開工新建、改擴建煉油裝置;違反成品油質量升級工作方案和有關要求,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成品油質量升級改造;已建成投用的煉油裝置,但未依法辦理核準備案、土地使用、安全生產許可、環保許可、質量檢驗、消防驗收等手續。另外還附加了“違法收購、加工、代為銷售被盜原油或石油產品”等條款。
經歷去年的安全、環保督查后,山東煉企多數通過了“三評級一評價”,安全環保和節能、質量應無問題,但稅收流失、新上項目手續不合規等,或將成為此次整頓的重點。
過去兩年,地煉企業獲得了空前的市場支配權,但少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并未完全到位,有的還通過置換方法增產擴產,同時衍生出偷稅漏稅、倒賣指標等市場亂象。為此,去年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專門配合進口配額審批,組織了專項檢查和整頓。
今年初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成品油消費稅征收管理有關問題的公告》,“變票”行為將更加難以操作,且成本上升,對調油商以及與之唇齒相依的地煉或將造成沖擊。而此次十部委的整治行動或將進一步強化稅收方面的監管。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中的懲治細則和治理時間表顯示力度遠超以往,而不僅僅停留在“口頭警告”。通知指出,對于存在違反相關規定的,200萬噸/年以下企業要關停,200萬噸/年以上煉油企業也會要求執行停止新建、停止生產等對應措施。
此次行動中小規模地煉面臨風險較高,開工率、加工量都將受到影響,供應過剩壓力逐步加大的中國成品油市場有望得到些許喘息。中石化、中石油等央企以及正規地煉企業風險隱患小,則會分享政策擠出效應帶來的利好。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