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原文翻譯:
“能源武器”這個詞往往會令人想起留著一頭亂發、身穿迪斯科年代時裝的美國人排隊加油的老照片,21世紀版本的能源武器會不會涉及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
美國外交學會理事埃米·邁爾斯·賈菲最近在《外交》雙月刊上撰文談到了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中國正在轉向一種更加綠色的能源地緣政治。為了保證化石燃料進口,在這些領域投入1600億美元用來收購、貸款或投資,對中國而言已經興趣不大。
通過投資太陽能、電池和電動汽車等技術,中國正在同時打造一面防止化石燃料出口國敲詐勒索的盾牌和一種減少其他國家對化石燃料依賴性的手段,二者都有助于削弱其強大對手和雄心勃勃的能源主宰者——美國的影響力。
上面提到的賈菲的目的則是警告美國不要將新能源經濟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它最大的潛在對手——美國在2018年做了件很奇怪的事,那就是大肆吹捧原始能源的同時淡化自己的技術優勢(盡管技術在頁巖繁榮中發揮著巨大且越來越大的作用)。
不管你是否認為中國能夠切實有效地實施一套綠色的反制戰略,重要的是它幾乎肯定會去嘗試。
中國試圖在發展替代能源方面占據領導地位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
首先是污染:快速工業化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環境污染(就像上個世紀西方發生的那樣)。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只有2%的中國人口呼吸的空氣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指南里關于微粒的要求。
能源獨立:雖然中國是頁巖油儲量和(特別是)氣的資源大國,但不要指望亞洲版的帕米亞盆地會很快涌現。中國對外國化石燃料的依賴已經高于美國人——并且需求還在走高。依賴美國海軍開放重要海上航道來獲得能源供給,可能是不明智的。
第三就是能力:中國的制造業實力不容小覷,能爭取到一些融資和政策的有力條件來推動產業的發展。
從一個重要方面來說,這場從工廠車間發動的攻勢其實類似于美國以頁巖油氣田和出口終端為中心發動的攻勢。
頁巖繁榮并不是由華盛頓主導的重塑能源地緣政治的嘗試,事實上,它是美國勘探和開采行業中激烈競爭的產物,而高企的石油天然氣價格和大量愿意提供資金的投資者對它起到了推動作用。不管怎樣,它都導致了石油天然氣價格曲線走低,令沙特和俄羅斯等國家感到十分不安。
與此同時,正如瓦倫·西瓦拉姆在其關于太陽能的新書《馴服太陽》中所詳細介紹的那樣,21世紀初,中國的企業開始利用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建立國內太陽能產業。之后,中國政府的各種補貼——包括為在德國、西班牙等外國出口市場布局太陽能產業提供的補貼——加快了這個過程。
與頁巖油氣的影響相似,中國太陽能供應鏈的迅速擴張也壓低了價格曲線,自2010年以來,每瓦價格下降了80%,令許多能源生產商破產,促使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太陽能組件加征關稅(很可能是徒勞的)。但另一方面,這也刺激了太陽能的開發利用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迅速增長。
(中國在光伏制造領域逐漸占據世界主導地位:從硅片產能來看,2006年之后,中國就一直貢獻全球超一半產能;中國產能從2004年的0.25GW擴張至2018年的134.87GW;較之2013-2015年的產能絕對霸主時期(占比76%),近兩年世界其它地區的光伏產能占比呈上升趨勢,中國已經有4個百分點的回落)
這或許可以讓人們感受到未來的發展走勢。
中國從單純地輸入化石燃料用于工業化轉向越來越多地投資于可用于出口的新能源技術,會給全球能源市場帶來巨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隨著自己的選擇余地變大,中國在與所有能源供應國的談判中會握有更多的籌碼(這種情況在石油和天然氣領域已經出現)。
同時,令這一影響變得深遠的是,中國正在投資的能源不僅程度不同,而且種類不同。正如之前所說,人造能源和電氣化的擴張預示著更多的燃料與燃料的競爭以及原始能源的價格下跌,而對于這種擴張,中國是一個有著強烈動機的投資者。
中國對新能源的投資部分出于安全和污染等外部因素考慮,以及不可忽視的高額補貼的作用,很有可能導致一些不良投機及資金浪費問題。但另一方面,它也會降低這些技術的成本并加速它們的傳播。
回過頭去看20世紀70年代石油能源武器出鞘,一個經常被遺忘的一課是,它是通過效率、多樣化和創造期貨市場的形式造成了反彈,引發了二十年的能源低價。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