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汽車品牌的崛起,中國品牌改變全球的格局”,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也日漸激烈。在整合與淘汰的環境下,那些曾經輝煌,如今或消失或淡出民眾視野中的汽車品牌成為永久的歷史,這不失為一大憾事。
東風牌轎車
中國第一輛自主研發的轎車,是“東風”,不是紅旗。它揭開我國民族轎車工業的歷史篇章。由于是第一次制造小汽車,技術不成熟,東風轎車經常發生故障,最終它沒有批量生產。
部分人并不知道有這么一輛車的存在。但是,東風小轎車為后來人們制造高級汽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上海牌小轎車
誕生于1963年,顧名思義,由上海汽車制造廠生產,第一臺上海牌轎車為手工打造,六缸發動機,當年小批量生產50輛,命名為“鳳凰”。與當時一汽的“東風”南北呼應,龍鳳呈祥。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上海牌轎車都是中國轎車工業的一個標志。當一汽的“紅旗”作為國家高級領導人的坐騎,在百姓的心中被蒙上一層神秘面紗的時候,“上海”卻以其規模化的產量,出眾的性能,成為中國距離百姓生活的轎車。
1991年下線。上海牌轎車問世33年來,共計生產了79525輛,成為我國公務用車和出租車的主要車型。
長江牌吉普車
可能還有人不知道,長安廠造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1957年,長安機器廠定名成立;1958年5月,第一輛65馬力的長江牌46型0.5噸級的越野吉普車面世,這是新中國最早生產的小汽車。
1959年,長江牌46型吉普車參加了國慶10周年的閱兵。到1963年,累計生產長江牌46型吉普車1390輛,并裝備了部隊。現在,長安集團公司的產品陳列室里,還可見到它滄桑的身影。
北京二汽130卡車
上世紀60年代初,為改變北京的市容市貌,當時的北京市副市長萬里提了三個要求:一是馬車不進城;二是黃土不露天,三是路橋要立交。于是,北京急需一款機動交通工具來替代馬車作為市區運輸的主力,BJ130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研制出BJ130后,北二汽為其他汽車廠無私提供全套設計圖紙,全國具有汽車生產能力的企業都可以免費向北二汽索取全套BJ130圖紙。后來,幾乎每個省都有一個“BJ130廠”。在70到96年的26年里,各地BJ130型車的總產量超過50萬輛。
天津大發
“要發家,買大發,發發發!”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曾經在中央電視臺播放的天津大發廣告。僅從字面上,就已經顯示出大發車當年的火爆態勢,席卷全國。
1984年中國第一輛由中日合作生產的微型汽車就是天津大發。在天津市汽車制造廠順利開出生產線。大發汽車在日本是廂式貨車,既可送貨又可坐人,油耗低、價格低,為當時的民眾出行提供了轎車的替代品。
據悉,從天津大發投產至1999年,天津汽車制造廠共生產30萬輛大發車,其中90%是作為出租車使用。
廣州標致
作為國內最早的合資公司,廣州標志給人留下太多回憶。但最大的回憶就要提這款車了,廣標505。當時的505可以說是風光無限,法國人把他們最好的車拿了過來,其優良的性能,豪華的裝備讓國人第一次領略到了什么是豪華車。
廣州標致505,中國最早的“駕駛者之車”,后因庫存積壓公司累計虧損達29億元,曾經的銷量頂峰車型直至“破敗”。
貴州云雀
說到云雀,很多人會想到它544毫升的低排量,但很多人不知道,它是斯巴魯在中國的首次落地。
在全國汽車企業都大搞技術引進時,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的貴州航天工業有限公司于1989年引進日本富士重工斯巴魯轎車的部分技術,開發研制了云雀系列微型轎車。
南京菲亞特
99年4月,南京菲亞特成立,總投資30億元,由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與意大利菲亞特汽車股份公司各持股50%。2002年開始,南京菲亞特陸續在國內推出派力奧轎車、西耶那轎車和周末風旅行車。而派力奧也成為中國市場少見的經典車型。
但不可思議的是,它最終卻在中國汽車市場迅猛增長的大潮中沉淪了。07年12月,隨著上汽集團收購南汽集團,南京菲亞特成為上海大眾新的生產基地,南京菲亞特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三江雷諾
雷諾是最早與中國汽車合資的汽車公司之一,也是唯一一個沒有與中國企業正式合資過的外資品牌。93年,雷諾汽車與中國三江航天集團共同出資9800萬美元,成立三江雷諾汽車有限公司。
95年,三江雷諾開始以全散件組裝(CKD)的方式投產“塔菲克”客車。98年底,三江雷諾具備年產15萬輛的能力。但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塔菲克”客車總銷4000多輛,平均年銷僅500輛,三江雷諾虧損不斷加劇。之后的2004年,扭虧無望的三江雷諾宣布停產。
北京Jeep
一般來說,我們經常提到的北京吉普是指車輛,而不是北京Jeep汽車公司,今天這里講到的就是北京Jeep公司。中國第一家中外整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擁有“Jeep”和“Mitsubishi Motors” 兩大品牌的系列產品,自1984年1月15日正式開始運營之后,切諾基、4700、2500開始大行其道。
由于受國家對合資車的相關政策及北汽的戰略調整影響,直接導致北京吉普部分車型停產,最后被合并。
以史為鏡,可知興衰。中國汽車行業發展進步極快,優勝劣汰的影響力始終都在,時代在進步,跟不上只有被摒棄,因為,適者生存。
相關評論